雀鳥春夏繁殖季引龍友圍攝 漁護署5年控4宗干擾動物 觀鳥會籲勿餌誘 即睇影雀注意事項|Yahoo
【Yahoo 新聞報道】每年春夏季都是雀鳥繁殖季節,牠們往往會在公園築巢培育下一代,經常吸引大批「龍友」圍觀拍攝。香港觀鳥會指,觀察到自疫情後,越來越多市民投身雀鳥拍攝,呼籲他們保持距離,當留意到雀鳥表現緊張時應盡快離開,並提醒不應以餌誘攝,否則或違反禁止餵飼雀鳥的法例。漁護署過去五年錄得4宗干擾野雀相關檢控。
觀鳥會高級保育主任黃雪媚接受《Yahoo新聞》訪問時表示,留意到疫情之後,或因為初時未能外遊,越來越多市民投入雀鳥拍攝的興趣。大部份城市雀鳥會在3至8月進行繁殖活動,例如築巢、餵幼鳥等;不少留鳥(全年留在本土及繁殖的鳥類)如珠頸斑鳩、樹麻雀、紅耳鵯等,會留在市區繁殖。
黃續指,雀鳥在繁殖季節期間保護幼鳥心切,對人類干擾非常敏感,呼籲市民在觀察和拍攝時應保持距離,當觀察到雀鳥表現有壓力或緊張時,例如雀鳥停止本身正在進行的活動等,應該盡快離開現場,避免圍觀。過去有貓頭鷹出沒吸引了大量市民駐足及拍攝,她指貓頭鷹可能會在接近綠化地帶的公園繁殖,希望市民遵守拍攝守則,以安全為先,避免使用閃光燈等可能干擾雀鳥的設備。
缺德龍友自備「麵包蟲」餌誘 恐影響覓食習性
以往曾有缺德「龍友」被發現為了引出雀鳥拍攝,會自備「麵包蟲」、海鮮等餌食,播放雀鳥求偶叫聲,甚至以樹枝掃動草叢。黃雪媚強調,以餌誘拍會直接影響雀鳥覓食,指雀鳥本身有能力自行覓食,若外界有太多干擾,會影響牠們的習性,當遇到其他天敵時會缺乏警戒,影響其生存。現時法例已禁止餵飼野鳥,放置誘餌的行為亦屬違法,組織期望這類行為會有所改善。
至於播放雀鳥求偶聲,她表示此類行為對雀鳥本身有何影響,本地研究較少,但組織不鼓勵任何會干擾雀鳥的行為。她亦指,觀鳥地方往往是在鄉郊,但該處可能仍有其他居民生活,呼籲觀鳥者和拍攝人士應尊重當地人士,不要影響到他人。市民如目睹他人干擾雀鳥,可致電1823向政府部門求助,亦可以報警和聯絡場地管理部門。
冷氣機槽築巢 應等雀鳥繁殖結束自行離巢
每年有不少雀鳥會在冷氣機槽、屋簷等民居位置築巢,令居民憂慮衞生問題。黃雪媚指,雀鳥並非全個繁殖期都在繁殖,只會花短短的一兩個月時間繁殖,到繁殖階段結束便會離開。她認為市民只需等待牠們離巢後,再找專業人士安裝鳥類友善鐵網,便可避免兩者衝突。市民如有需要,亦可致電1823向政府求助。
根據《野生動物保護條例》,任何人未經許可不得狩獵、故意干擾、管有或控制任何本地野生動物(包括所有野生雀鳥),亦不得取去、移走、損害、銷毀或故意干擾任何受保護野生動物的巢或蛋。違者一經定罪,最高可被判罰款10萬元及監禁1年。
漁護署回覆《Yahoo新聞》查詢時表示,過去5年共檢控4宗有關干擾野生動物、巢或蛋的個案,其中2022、2023年均錄得「零檢控」,2024年有2宗,2021、2025年各1宗。4宗檢控分別被罰款800至2500元。署方如接獲懷疑故意干擾野鳥及其巢或蛋的舉報時,會展開調查,並會採取適切的行動,呼籲市民尊重自然生態,如發現野鳥出沒,切勿餵飼、干擾或捕捉牠們。
拍攝雀鳥注意事項
雀鳥顯得不安、有規避或其他異常反應,便要馬上停止
若在場拍攝和觀看人士太多,應特別留意
保持適當距離
不要做企圖影響雀鳥的行為,如驚嚇、驅趕或使用誘餌
不要隨便公開雀鳥的敏感地點位置(例如營巢地點、稀有鳥種停棲地點)
避免使用閃光燈
不要破壞自然環境、當地設施和農作物
資料來源:香港觀鳥會《觀鳥及鳥類攝影守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