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醫院收費改革|專科藥物收費增逾四倍 醫管局總藥劑師:飲杯奶茶都唔只呢個數|Yahoo
【Yahoo 新聞報道】公營醫療改革後,公立醫院不同項目收費有調整,其中專科門診每項藥物亦加價,4 星期藥物每項收費 20 元。近日市民關注配藥份量是否「最多 4 星期」,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昨日(26日)急澄清只屬收費單位。醫管局總藥劑師崔俊明今日(27日)在電台上亦重申這是「誤會」,又稱如果確實要病人 4 星期回醫院配藥,會導致工作量大增,「無呢個可能性」。
以往專科門診每項藥物收費 15 元、藥量最多為 16 星期;新收費下,每項藥物加價至 20 元、藥量最多為 4 星期。同樣以 16 星期比較,價錢由 15 元增至 80 元,上升四倍多。崔俊明說,就算現時 20 元 4 星期,每星期只是 5 元,「其實飲杯奶茶都唔只呢個數目」,他認為在共付機制下,「每人俾多少少,將來安全網可以惠及更多人」。
崔俊明接受港台節目《千禧年代》訪問,他說如果純粹看藥物價錢確實是倍增,但重申有「封頂」機制,每人每年上限一萬元。他表示,增加收費是希望能者共付及擴大安全網,更精準援助危重病人,又強調不希望市民囤積太多藥物在家。他指出,一些「需要時服用藥物」如普通止痛藥、止痕藥膏浪費最多,亦曾有人放上網轉售。
公營醫療改革亦包括急症室收費加價,除了被分流為「危殆」和「危急」病人免費之外,其他病人都要收費 400 元。醫管局新界東醫院聯網急症科顧問醫生鄭志雄在同一節目表示,危殆病人需要即時救治,而危急病人則是維生指數過了臨界點,例如呼吸困難、含氧量偏低,至於第三類「緊急」病人,他舉例說運動後扭傷骨折的病人,都需要盡快治理,但未有生命威脅。
鄭志雄認為,病人不會因為需要收費而不來急症室求診,如果出現骨折,相信他都會來醫院。他指,分流護士受過專業訓練,亦可以因應病人病情變化再分流。被問到新方案實施,有無定目標第四類及第五類病人可以減多少,鄭志雄說暫時很難有數字,要看市民反應,醫管局及政府會密切監察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