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24・國際|中東、俄烏戰亂不斷 「超級選舉年」影響地球近半人口|Yahoo

2024 年 5 月 6 日,加沙南部拉法一名小孩受傷,被送往醫院按受治療。(Photo by Doaa Albaz/Anadolu via Getty Images)
2024 年 5 月 6 日,加沙南部拉法一名小孩受傷,被送往醫院按受治療。(Photo by Doaa Albaz/Anadolu via Getty Images

【Yahoo 新聞報道】縱觀全球,2024 年無疑是動盪的一年。俄烏戰爭局勢未見止息,加沙戰火亦向中東各地擴大。今年同時是「超級選舉年」,全球近半人口經歷了大選,不少地方見證了政黨的交替變遷。在巴黎,本應象徵團結的奧運亦迎來不少爭議,《Yahoo 新聞》與你一同回顧今年國際社會的多事一年。

北韓加入俄烏戰爭

俄烏戰爭由 2022 年起持續至今,近月局勢進一步升級,北韓已加入戰鬥,令世界出現更不穩定的局面。近期北韓與俄羅斯持續加強軍事合作關係,11 月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表示,被派到俄羅斯庫爾斯克地區的北韓士兵有 11,000 人,當中部分士兵已經參與同烏克蘭軍隊的戰鬥。

本月初北韓中央通信社報道,北韓與俄羅斯領導人 6 月已經簽署具里程碑意義的防禦條約,在兩國交換批准文件後已正式生效。根據協議,如果其中一方受到攻擊,北韓與俄羅斯有義務「立即」提供軍事援助,並共同反對西方制裁。

2024 年 7 月 9 日,烏克蘭基輔最大的兒童醫院遭受飛彈襲擊, 造成 2 死 32 傷,傷者之中包括 8 名小孩。 (Photo by Narciso Contreras/Anadolu via Getty Images)
2024 年 7 月 9 日,烏克蘭基輔最大的兒童醫院遭受飛彈襲擊, 造成 2 死 32 傷,傷者之中包括 8 名小孩。 (Photo by Narciso Contreras/Anadolu via Getty Images)

加沙戰爭逾 4.4 萬人死

加沙戰爭已經迎來一周年,多次的停火談判都未能令戰爭結束。截止 12 月 3 日,加沙地帶的死亡人數已增至 44,532 人,當中包括 17,492 名兒童,超過 10 萬人受傷。以色列方面有 1,139 人死亡,最少 8,730 人受傷。

《半島電視台》整合聯合國、世衛、巴勒斯坦政府的數據,指截至 12 月 1 日,超過一半在加沙的房屋、八成的商業設施、87% 的學校建築、68% 道路網絡、68% 農地都因戰火而損毀。36 間醫院當中,有 17 間只能局部運作。截至 11月 20 日,超過 150 名新聞工作者喪生,當中大部分是巴勒斯坦人。

加沙戰爭的戰火亦蔓延到黎巴嫩,黎巴嫩真主黨作為哈馬斯的盟友,去年起對以色列北部發動攻擊後,黎巴嫩和以色列之間的衝突不斷升級。在今年 9 月,黎巴嫩多地在9月中連續兩日有傳呼機和對講機等通信設備爆炸,造成近40人死亡,3,000人受傷。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承認以色列參與是次通信設備爆炸襲擊。

10 月,伊朗晚上向以色列發射近 200 枚導彈,以色列各地響起警報,呼籲當地人民立即避難。另一方面,以色列宣佈發起地面行動入侵黎巴嫩,至 11 月以色列與真主黨達成停火協定。

2024 年 6 月 5 日,加沙地帶中部的 Al-Magazi 難民營受到襲擊,傷者當中包括小孩,被送往醫院救治。(Photo by Ashraf Amra/Anadolu via Getty Images)
2024 年 6 月 5 日,加沙地帶中部的 Al-Magazi 難民營受到襲擊,傷者當中包括小孩,被送往醫院救治。(Photo by Ashraf Amra/Anadolu via Getty Images)

超級選舉年:特朗普當選 歐洲議會右傾

2024 年亦是「超級選舉年」,全球有 76 國都在今年進行了領導人或國會選舉,影響了地球近一半的人口。不過「選舉」不一定等於「民主」,路透社引述人權機構統計,全球近四分之三的人口生活在獨裁國家,人權組織亦對孟加拉、阿塞拜疆、白俄羅斯、柬埔寨、伊朗和俄羅斯選舉的公平性表示擔憂。

在經濟壓力及生活成本高企之下,不少選舉結果都有右傾趨勢。其中 11 月的美國大選,共和黨特朗普(Donald Trump)以壓倒性優勢擊敗民主黨賀錦麗 (Kamala Harris),重返白宮。今次選舉正值新冠疫情後的經濟復甦期,亦令經濟問題成為選舉的決定性因素。另外,歐洲議會選舉中,中間偏右的歐洲人民黨繼續贏得最多席次,同時極右派亦取得重大進展。

年初的台灣大選,民進黨賴清德當選總統。民進黨雖然保住執政地位,但失去立法院控制權;英國 7 月大選,結果偏左的工黨拿下過半的 410 席,工黨黨魁施凱爾(Keir Starmer)成為新任首相;印度大選被稱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民主選舉,結果莫迪勝選、成功連任。

法國議會於 7 月的選舉結果出乎民調預測。極右翼政黨「國民聯盟」(Rassemblement National)意外受挫,僅獲 143 席;左翼政黨「新人民陣線」(The New Popular France) 共贏得 182 席成為議會第一大黨;現時法國總統馬克龍所屬中間派「共同」黨團(Ensemble)則取得 163 席。這是現代法國首次沒有政黨單獨過半。

7 月 13 日,特朗普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舉行的集會上,遭到槍手襲擊。(AP Photo/Evan Vucci)
7 月 13 日,特朗普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舉行的集會上,遭到槍手襲擊。(AP Photo/Evan Vucci)

巴黎奧運迎性別/宗教爭議

8 月巴黎奧運成為全球焦點,港隊創下 2 金 2 銅的歷史性佳績,其中張家朗、江旻憓在劍擊項目各取一金,而何詩蓓則在游泳項目取得兩銅。

巴黎奧運亦掀起不少話題和爭議,開幕禮是由著名戲劇導演 Thomas Jolly 擔任藝術總監。開幕禮中多處體現出對 LGBTQ+ 群體的尊重和接納,有一幕特別呈現「愛」這個主題,代表對愛與自由的追求,多個畫面都見到表演者親吻及相擁。在 Festivité 一幕,多名變裝皇后登場,眾人打橫排坐的陣容,被質疑是惡搞《最後的晚餐》。

另外來自台灣的林郁婷和阿爾及利亞選手 Imane Khelif 均有出戰奧運女性拳擊項目,卻因為性別身分而受質疑。事件觸發了性別概念、比賽制度,以及各派女性主義的激烈討論。

Yahoo 新聞:巴黎奧運|拳手46秒勝出被質疑為「男人」出賽不公平 性別小眾參賽損害女運動員? 一文讀懂奧運性別爭議
Yahoo 新聞:巴黎奧運開幕禮 5 個有趣 fun fact 鐵路停電、有老鼠盡顯法式幽默 重演 1911 年《蒙羅麗莎》被盜

阿爾及利亞選手 Imane Khelif 僅用了 46 秒就打敗意大利對手,卻因為性別身分而受質疑。(Photo by Fabio Bozzani/Anadolu via Getty Images)
阿爾及利亞選手 Imane Khelif 僅用了 46 秒就打敗意大利對手,卻因為性別身分而受質疑。(Photo by Fabio Bozzani/Anadolu via Getty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