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24・市道篇|至少25連鎖品牌全線結業 本地薑佔11家 央企過江龍同遭殃|Yahoo

2024年初,開業44年的凱施餅店遭法庭頒令清盤,拉響連鎖店結業的警號。(「窮遊廢墟」fb專頁)
2024年初,開業44年的凱施餅店遭法庭頒令清盤,拉響連鎖店結業的警號。(「窮遊廢墟」fb專頁)

【Yahoo 新聞報道】過去一年店舖結業消息不絕於耳,捱過疫情但敵不過結業潮的更不只是小店,還有連鎖品牌。《Yahoo新聞》統計,今年全線結業的連鎖品牌共至少 25 個,包括本地老牌子如龍寶酒家、凱施餅店。「過江龍」、中資都不能倖免,當中攻港年期最短的有來自台灣的艋舺ㄟ雞排,今年 11 月結束香港業;中資華潤堂同樣於 11 月宣布全線實體店結業。地產業界指,疫後通關市道惡化,本地品牌棄守,外國品牌失信心,現時部份一線商舖已劈租逾半。

凱施舊工場遺下大量焗爐、雪櫃,以及招牌等,更成為市民「探廢」目標。(「窮遊廢墟」fb專頁)
凱施舊工場遺下大量焗爐、雪櫃,以及招牌等,更成為市民「探廢」目標。(「窮遊廢墟」fb專頁)

凱施拉響連鎖店結業警號

根據統計,共有 11 間本地連鎖品牌在今年內全線結束實體店業務,除了餐飲業重災區,亦都有食品零售、健身室。2024年初,開業 44 年的本地連鎖麵包品牌凱施餅店遭法庭頒令清盤,拉響連鎖店結業的警號。凱施舊工場遺下大量焗爐、雪櫃,以及招牌等,更成為市民「探廢」目標。

今年第一季,本地品牌凱施、足府、加藤屋、別府九州拉麵陸續全線結業。踏入下半年,結業消息更趨頻繁。其中,開業 38 年的健身中心舒適堡,在 9 月突然宣布暫時結業,大批顧客懷疑舒適堡在明知即將結業的情況下推銷,公司創辦人兼董事夫婦陸毅強、何玉華,涉違商品說明條例被海關拘捕。12月,高峰期有 27 間分店的板長壽司、開業逾 60 年的龍寶酒家均告結業。

開業38年的健身中心舒適堡,今年9月突宣布暫時結業。(舒適堡網頁)
開業38年的健身中心舒適堡,今年9月突宣布暫時結業。(舒適堡網頁)
牛丼店加藤屋今年初全線結業。(「加藤屋」fb專頁)
牛丼店加藤屋今年初全線結業。(「加藤屋」fb專頁)
有28年歷史的別府拉麵,最後一間位於青衣的「別府駅前料理」因租約期滿,於今年3月結業。(「別府九州地獄拉麵專門店」fb專頁)
有28年歷史的別府拉麵,最後一間位於青衣的「別府駅前料理」因租約期滿,於今年3月結業。(「別府九州地獄拉麵專門店」fb專頁)

「過江龍」撤港 台灣雞排最短命

2024 年間,共有 13 個「過江龍」連鎖品牌撤出香港市場,當中多間來自台灣,包括鼎王麻辣鍋、度小月、阿默蛋糕、艋舺ㄟ雞排。 台灣品牌當中,攻港年期最長的是度小月,2017 年在尖沙咀海港城LCX開設第一間分店,也是 3 間在港分店之中最長命的一間,於今年 9 月結業,攻港 7 年之旅告終。攻港年期最短的艋舺ㄟ雞排,去年 7 月抵銅鑼灣波斯富街,今年 11 月結業,僅僅維持一年多。

連鎖時裝品牌、美妝品牌亦都在疫後撤出香港:來自西班牙、與 ZARA 同屬 Inditex 旗下的 fast fashion (速食時裝)品牌 Bershka,今年 6 月宣布結業;法國品牌 PAUL & JOE 同樣在 6 月告別香港;日本民族風時裝品牌 TITICACA 則於今年 9 月撤出。

Bershka位於荃灣廣場的最後一間分店於今年6月結束。SOPA Images/LightRocket via Getty Images
Bershka位於荃灣廣場的最後一間分店於今年6月結束。SOPA Images/LightRocket via Getty Images

大昌、華潤堂無預警全線結業

1985 年開業至今的大昌食品,一度在全港擁有 90 間分店,但規模在近年逐步萎縮,今年 3 月無預警下宣布結束全線 28 間分店。其所屬的大昌行集團,隸屬中資國企中信集團 (00267) ,2020 年大昌行在香港除牌。

隸屬央企華潤(集團)有限公司的華潤堂,都稱「業務受到外部不確定的因素及各種營運挑戰的影響」,突在 11 月關閉全線實體店。另一方面,未有全線結業但持續縮減分店的連鎖品牌亦都不少,包括同屬華潤集團的U購超市,分店數量由疫情期間過百間,銳減至約 30 間,並有 3 間分店已經預告在 12 月結業。

縱觀結業潮趨勢,波及行業不只食肆,還有零售、時裝,當中又以本地品牌居多,並且集中在今季結業。眼前所見,仍有不少品牌正陸續減少分店,結業潮似乎不會止於 2024 年。

大昌食品今年3月,無預警下宣布結束全線28間分店。(網上圖片)
大昌食品今年3月,無預警下宣布結束全線28間分店。(網上圖片)
華潤堂通告指是「受到外部不確定的因素及各種營運挑戰的影響」而結業。(「華潤堂」fb專頁)
華潤堂通告指是「受到外部不確定的因素及各種營運挑戰的影響」而結業。(「華潤堂」fb專頁)

通關後大失預算 一線舖租劈價逾半

中原(工商舖)董事總經理潘志明接受《Yahoo新聞》訪問時分析,連鎖品牌選擇在今年結業,原因在於營業額大不如前,對前景又不感樂觀,相信經濟狀況在短中期不會改善。「大家對於通關後的期望是大的,但期望很快就落空,包括餐飲、零售、奢侈品,無乜大的進展,甚至乎通關後仲有少少惡化的跡象——多了香港人離境消費,北上又好、去外國又好,都係導致到大失預算。」潘續指,南下消費者的消費模式有所改變,不再是來購物,而是去網紅店打卡、深度遊、即日來回;本地市民亦不太有消費意欲,均是市道不景的原因。

根據《Yahoo新聞》記者統計,11個本地品牌、14個海外品牌在今年全線結束實體店,潘志明認為考量或有不同:本地品牌長期蝕本而選擇棄守,外地品牌對於中國經濟發展的看法,影響了留港信心。他又指,這樣的浪潮並不是第一次出現,2016年 A&F 也試過賠錢離場。他形容,負租能力強的奢侈品店離場後,必會對舖租帶來直接打擊,尤其是一線旅遊街道。例如銅鑼灣羅素街,現時舖租已經比起疫情前錄得的跌幅高達5、6成。

來自台灣的百年老店度小月,其位於海港城LCX的最後一間分店在今年9月結業。(「度小月香港」fb專頁)
來自台灣的百年老店度小月,其位於海港城LCX的最後一間分店在今年9月結業。(「度小月香港」fb專頁)

2024年本地結業連鎖店

龍寶酒家(60年歷史)
凱施餅店(44年歷史)
大昌(39年歷史)
舒適堡(38年歷史)
別府九州拉麵(28年歷史)
魚米家(24年歷史)
板長(20年歷史)
足府(16年歷史)
Holly Brown(14年歷史)
大渣哥(10年歷史)
加藤屋(8年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