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24・逝者篇|孫明揚、呂志和、「銀髮族」細黃伯 這一年離開我們的政商界人士|Yahoo

【Yahoo 新聞報道】轉眼間 2024 年來到尾聲,這一年來有不少大眾熟悉的名字,離開人世。《Yahoo 新聞》與各位讀者回顧,細數一個個逝者的故事。我們會分為數篇報道,涵蓋政商界、娛樂、藝術文化、社區小人物等多個界別,讓讀者重溫逝去者生前的經歷。今次我們集中看政商界名人或代表人物。

孫明揚

孫明揚服務政府 46 年,圖為 1993 年 12 月 8 日的資料圖片,當時他任政務司,在立法會解說。(Photo by WAM KAM-YAN/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via Getty Images)
孫明揚服務政府 46 年,圖為 1993 年 12 月 8 日的資料圖片,當時他任政務司,在立法會解說。(Photo by WAM KAM-YAN/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via Getty Images)

教育局前局長,人稱「孫公」的孫明揚,10 月 22 日於睡夢中逝世,終年 80 歲。孫明揚早在 60 年代中期已經加入港英政府出任政務主任,到了 97 年特區政府成立,他成為首任民政事務局局長,之後曾經擔任房屋及規劃地政局長等職,退休前為教育局局長,而他在 2012 年曾蔭權政府任期屆滿後亦退休,服務政府長達 46 年。

孫明揚服務政府長達 46 年,曾出任民政事務局局長、房屋及規劃地政局長、教育局局長。人稱「孫公」的他因強勁的解說能力及擅於解決棘手難題,被稱為「拆彈專家」。(AP)
孫明揚服務政府長達 46 年,曾出任民政事務局局長、房屋及規劃地政局長、教育局局長。人稱「孫公」的他因強勁的解說能力及擅於解決棘手難題,被稱為「拆彈專家」。(AP)

孫明揚最為人熟知的就是任房屋及規劃地政局長時期,為了救市的「孫九招」。措施成功令樓市成交回升,但及後本港新落成單位數量大減,供應短缺下促成了樓價和租金攀升。另外,他出任教育局局長期間,曾推出「自願優化班級結構」計劃,旨在減少學校每級的班級數目,引起多間官校反對。他在退休後,亦不時發表時事評論,在報章撰文。

孫明揚在 2011 年 12 月患上退伍軍人症,留醫數天後獲准離開瑪麗醫院返家。 (Photo by Edward Wong/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via Getty Images)
孫明揚在 2011 年 12 月患上退伍軍人症,留醫數天後獲准離開瑪麗醫院返家。 (Photo by Edward Wong/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via Getty Images)

孫公的健康狀況亦為外界關注。他曾被診斷患有腎衰竭、甲狀腺癌,又做過小腸氣手術,多年來多次出入醫院,甚至深切治療部。2018 年他因吸入池水感染病毒,導致右肺發炎,要就醫 ICU ,醫生曾一度叮囑家人要有「心理準備」。6 年後的 10 月 22 日,孫明揚在寓所內離世,終年 80 歲。

吳邦國

吳邦國 2013 年 3 月 8 日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與時任國家副主席習近平握手。  (Photo by Feng Li/Getty Images)
吳邦國 2013 年 3 月 8 日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與時任國家副主席習近平握手。 (Photo by Feng Li/Getty Images)

前全國人大常委員長吳邦國因病醫治無效,10 月 8 日於北京離世,享年 84 歲。吳邦國擔任全國人大常委員長期間,曾在公開發言時提及香港的管治情況。其中在 2007 年,吳出席香港《基本法》實施 10 周年座談會,強調香港的高度自治權來自北京授權,「中央授予香港特別行政區多少權,特別行政區就有多少權。」

吳邦國當年曾引用前領導人鄧小平的說話:「香港的製度也不能完全西化,不能照搬西方的一套。」他稱香港的政治制度不能完全西化、不搞三權分立、不搞英美的議會制度,確立以行政為主導的政治體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行政長官處於主導地位。

吳邦國出生於 1941 年 7 月,安徽肥東人,1964 年加入共產黨。1991 年,吳邦國擔任上海市委書記,翌年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吳邦國 1995 年 3 月出任國務院副總理,2002 年當選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03 年十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他當選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在 2008 年,吳邦國再次當選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同月任全國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直至 2013 年 3 月卸任。

吳邦國 2006 年訪港出席活動,時任特首曾蔭權在機場迎接。 (Photo by David Wong/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via Getty Images)
吳邦國 2006 年訪港出席活動,時任特首曾蔭權在機場迎接。 (Photo by David Wong/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via Getty Images)

區鎮樺

區政聯盟大埔前區議員區鎮樺
區政聯盟大埔前區議員區鎮樺

前大埔區議員、區政聯盟區鎮樺 3 月 17 日急病離世,終年 43 歲。1980 年出生的區鎮樺,早在 1999 年已經投入大埔地區工作,曾經協助劉慧卿的地區和選舉工作。他擔任大埔區議員多年,到了 2021 年中,政府擬追討區議員薪津,區鎮樺經考慮後,宣布辭去大埔區議員一職。他在辭職後,跟胞弟區鎮濠等人,以「區政聯盟大埔工作隊」名義,繼續地區工作。

今年初,區鎮樺(右)仍然跟大埔工作隊其他成員擺街站,派發掛曆。
今年初,區鎮樺(右)仍然跟大埔工作隊其他成員擺街站,派發掛曆。

「細黃伯」黃春榮

社會運動中屢見細黃伯(右)身影。圖左為前民陣召集人岑子杰。(細黃伯 fb)
社會運動中屢見細黃伯(右)身影。圖左為前民陣召集人岑子杰。(細黃伯 fb)

有「佔中三黃伯」之稱的三位老人義工,其中「細黃伯」黃春榮 3 月 13 日因肺癌辭世,終年 80 歲。其治喪委員會 4 月表示,遵照細黃伯遺願,遺體火化後將骨灰撒向大海,進行海葬,並在 5 月 4 日在倫敦舉行追思會。

細黃伯年輕時從商,八九六四時因對中國政府失望,參與罷工罷市走上街頭,後來的社會運動中屢見其身影,傘運時期以 70 歲高齡,263 天持續在政總外紥營抗爭。至 2019 年反送中,幾乎每次遊行示威都會參與。2021 年,細黃伯受訪透露移民英國列斯,今年初在社交媒體透露確診肺癌第四期,並已開始擴散,「我坦然豁達接受事實,離苦得樂,結束這一生艱苦精彩人生旅途」,又稱「生為自由人,死為自由魂,我已經賺到」。

Yahoo 新聞:「銀髮族」細黃伯離世 佔中老人堅持和平抗爭 三年前移民英國 後患肺癌末期

細黃伯堅持和平抗爭數十載,經常參選遊行示威發聲
細黃伯堅持和平抗爭數十載,經常參選遊行示威發聲
細黃伯 2021 年移民英國列斯。(細黃伯 fb)
細黃伯 2021 年移民英國列斯。(細黃伯 fb)

呂志和

呂志和被譽為「酒店大亨」。 (Photo by studioEAST/Getty Images)
呂志和被譽為「酒店大亨」。 (Photo by studioEAST/Getty Images)

嘉華國際(0173)及銀河娛樂(0027)創辦人兼主席呂志和 11 月 7 日安詳辭世,享年 95 歲。呂志和 1929 年出生於廣東省江門市,5 歲時隨家人移居香港。在日軍佔領香港期間,他被迫輟學,年僅 13 歲便開始經營食品製造批發業務。

到了七十年代,呂志和進軍酒店業,在尖沙咀東部購地興建首間酒店,並將管理權交予外國管理公司。八、九十年代,他將業務拓展至美國,旗下酒店與多個國際知名品牌合作,成為全美第十二大酒店業主之一,獲得「酒店大亨」的稱號。2002年,澳門開放博彩業,呂志和成立銀河娛樂集團,成功獲得博彩經營權,成為澳門三家獲得博彩批給合同的營運商之一。

呂志和於 2015 年創立「呂志和獎—世界文明獎」,表揚對世界文明進步、可持續發展、人類福祉等作出重大貢獻的個人或團體。為表揚他的貢獻,1995 年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將國際編號 5538 的小行星命名為「呂志和星」。圖為呂志和出席「呂志和星」命名慶祝典禮,獲贈「星耀環宇」牌匾。
呂志和於 2015 年創立「呂志和獎—世界文明獎」,表揚對世界文明進步、可持續發展、人類福祉等作出重大貢獻的個人或團體。為表揚他的貢獻,1995 年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將國際編號 5538 的小行星命名為「呂志和星」。圖為呂志和出席「呂志和星」命名慶祝典禮,獲贈「星耀環宇」牌匾。

鄭威濤

鄭威濤過去 10 年形象變得低調,絕少公開露面。圖為 2019 年 4 月,他到高院出席公司聆訊時之照片。當時他披露自己在 2017 年患胰臟癌,一直接受治療。(《蘋果日報》)
鄭威濤過去 10 年形象變得低調,絕少公開露面。圖為 2019 年 4 月,他到高院出席公司聆訊時之照片。當時他披露自己在 2017 年患胰臟癌,一直接受治療。(《蘋果日報》)

「板長壽司」創辦人鄭威濤(Ricky)4 月初因癌病復發在日本逝世。鄭威濤早年曾經到日本學師,之後曾經做過導遊,又在本港經營過手卷班戟店,以及特許經營「味千拉麵」。鄭的飲食生意以板前壽司、板長壽司最為知名,他曾經為了推廣公司業務,在 2008 年至 2011 年,連續 4 年以外國人身份成功競投新年開市「日本一」藍鰭吞拿魚。鄭威濤近年健康欠佳,在 2017 年確診胰臟癌,至今年 4 月初癌病復發逝世。

鄭威濤在 2008 年首次投得「日本一」。(《蘋果日報》,2008 年 1 月 6 日;攝:何永寧)
鄭威濤在 2008 年首次投得「日本一」。(《蘋果日報》,2008 年 1 月 6 日;攝:何永寧)

鄭威濤與味千主席潘慰及執董潘嘉聞在尖沙咀加連威老道創立首間「板前壽司」,不久成為了本地知名壽司店品牌之一。鄭威濤也跟傳媒打好關係,曾經夥拍 TVB 拍攝兩輯旅遊飲食節目《和味無窮》,跟李純恩、徐淑敏、官恩娜到日本介紹當地美食。2007 年,他自行創立「板長壽司」,同年播出 TVB 電視劇《和味濃情》,就有指當中劇情是以鄭的故事作藍本。

《和味濃情》原形人物 Ricky San 離世
《和味濃情》原形人物 Ricky San 離世

馬亞木

「小巴大王」馬亞木。(《蘋果日報》)
「小巴大王」馬亞木。(《蘋果日報》)

冠榮車行創辦人,人稱「小巴大王」的馬亞木 3 月 17 日在浸會醫院逝世,終年 96 歲。馬亞木家族擁有 650 個小巴牌照,以高峰時期每個牌照價值 800 萬元計算,單是小巴牌已經令其擁有超過 50 億元身家。馬亞木家族除了小巴業務之外,亦有經營外判保安等業務,旗下保安公司國際永勝控股(6663)先後在 2019 年和 2022 年在本港創業板和主板上市。2017 年,馬亞木亦斥資約 110 億元,從長實購入中環中心 13 層物業。

馬亞木原名馬木林,出生於潮州,上世紀 40 年代中隻身來香港謀生,在紅磡大環山木屋區落腳,後來搬到同區徙置大廈。1952 年,馬亞木創立米行「廣發隆」。馬具生意頭腦,擅長囤貨和善價而沽,在六七暴動期間,他就因為手上的糧食存貨而賺到豐厚利潤。六七暴動讓載客小巴的運輸方式興起,馬亞木從姪兒得知小巴業務有利可圖,決定把糧食業務賺來的利潤,大力發展小巴事業,在 70 年代成立「冠榮車行」。

小巴載客在 70 年代愈見普及,馬亞木亦乘勢擴張,終於成為「小巴大王」。(圖:壹週刊)
小巴載客在 70 年代愈見普及,馬亞木亦乘勢擴張,終於成為「小巴大王」。(圖:壹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