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熱焫焫 防暑有辦法

夏日熱焫焫 防暑有辦法
夏日熱焫焫 防暑有辦法

撰文:醫管局

上月已迎來了二十四節氣的立夏,代表夏天正式來臨;下星期五便是「夏至」,意味著我們將進入一年之中最熱的階段。天氣炎熱,進行戶外活動時就要提防熱疾病。熱疾病涵蓋一系列不同程度因高溫而引致的病症,不適狀況由輕微的熱疹及熱痙攣,以至嚴重的熱暈厥及熱衰竭,甚至影響生命安危的中暑。

威爾斯親王醫院急症部顧問醫生張冠豪憶述,曾有一名過往健康良好的中年男子夏日正午時分在烈日下跑步時中暑,被送到急症室。當時這名男子體溫高達攝氏41.5度,半昏迷、精神錯亂,送院時肝、腎功能已出現轉差的情況,需要即時降溫及插喉急救,一度於深切治療部接受治療,幸好他及時被送院搶救,留醫個多星期後康復出院。

張醫生表示,很多人可能會輕視,中暑是一個死亡率極高的疾病,中暑時病人大多會出現皮膚變紅、發熱、有時候流汗反而會減少,有的會出現抽筋、精神錯亂甚至神志不清等情況,病人亦會出現中樞神經失調,身體多個器官超出負荷,身體內部機能可能會停止運作。若錯估病況或處理不當,會導致嚴重後果。

夏天當然不能錯過水上活動,身處海中心更時刻要提防中暑。張醫生解釋,進行水上活動例如獨木舟、直立板時,我們的身體大部分時間完全曝露於陽光下,體內的水分和電解質會流失,不及時補充水份及降溫,就很容易出現脫水和中暑。

張醫生建議市民,不論男女老幼,參與戶外活動時除了應定時補充足夠水分,每小時飲用適量水或運動飲品,市民亦可於水中加入「鹽餅」一併飲用,補充運動時身體流失的鹽分、電解質、鉀和鈉質等。另外,做足防曬措施亦很重要,最好穿著淺色、寬鬆及通爽的衣物,並配備太陽帽;盡量避免於早上11時至下午2時陽光最猛烈的時間進行戶外運動。

此外,進行戶外運動最好結伴同行「多個照應」。遇有任何不適例如頭暈、頭痛、四肢無力等情況,應該盡快停止活動,立即找陰涼地方休息,用濕毛巾擦拭身體、飲水或運動飲品補充水份,如症狀持續或身體情况急速轉差,要及時就醫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