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丨電子消費下孩子對金錢沒概念,怎麼辦?

育兒丨電子消費下孩子對金錢沒概念,怎麼辦?
育兒丨電子消費下孩子對金錢沒概念,怎麼辦?

貨幣從古到今不斷變遷,到今天幾乎不用現金交易。比起「現兜兜」的鈔幣,電子消費更為便利。這個年代出生的孩子,使用電子產品已是常態,也戲稱孩子甚至不用吃飯,只需要電子奶嘴。原來早在1996年,一項有關了解消費習慣變化的研究便提出,電子消費缺少了現金消費帶來的肉痛感,容易使人們過度消費而不自知。學者發現以現金支付交易時,大腦會產生近乎於身體痛楚的感覺;反觀電子消費則缺少了相關刺激。

成年人或許尚有花錢會肉痛的感覺,孩子在電子世代的浸淫下卻很難對此產生共鳴。曾有報導指小孩以電子支付工具「課金|數萬元買遊戲道具,這都是緣於對金錢缺乏認知及對過度消費沒有意識所致。可是,電子消費是大勢所趨,反對孩子跟隨這個洪流只是螳臂擋車。比起斷絕孩子接觸電子消費的機會,倒不如事先裝備好孩子面對電子消費的能力,利用其便利性及自動紀錄功能作理財教育。

階段一:多感官認識金錢概念

首先,孩子要學習基本金錢知識。家長可以活用多感官進行教育,讓抽象概念變得具體,孩子會更容易理解,對數感較弱的孩子尤其重要。多感官教學一直備受教育界人士推崇,比起死記硬背,利用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及肢體動作進行學習,更能有效吸收內容,也能令孩子更加專注。例如,以現金作工具,從視覺及觸覺甚至聽覺,向孩子展示硬幣及鈔票所代表的價值。家長也可以用生活物品與金錢做連結,請孩子猜想身上的物品價值多少錢,例如讓他們說出喜歡的飲品是用多少硬幣或紙幣換來的?然後將飲品和金錢一同放在孩子眼前,以加強感官及知識的連結。從這些連結中,孩子能漸漸意識到身上的東西都是要用金錢換取的。

小朋友-理財-電子消費-金錢概念
家長也可以用生活物品與金錢做連結,請孩子猜想身上的物品價值多少錢,例如讓他們說出喜歡的飲品是用多少硬幣或紙幣換來的?然後將飲品和金錢一同放在孩子眼前,以加強感官及知識的連結。

階段二:從現金過渡至到電子消費

當對現金有一定認知時,可以讓孩子逐步了解電子及現金消費的異同,身為理財社工,我們很常採取經驗學習法,讓孩子體驗由現金到電子消費的過程。例如,當家長和孩子出外時,先使用現金進行日常交易,小額如乘車,大額如興趣班學費,甚至交給孩子體驗交付現金的過程,利用多個感官同時學習。如孩子有一定現金交易的經驗,可慢慢改為電子消費,例如讓孩子用現金增值八達通,再逐步「拍卡」花光卡中的金額,家長回家後可用八達通手機程式檢視交易紀錄及餘額,從「消費摘要」圖像理解消費項目比例,並將其與現金和交易的物品作比對,以刺激孩子思維學習。

當對現金有一定認知時,可以讓孩子逐步了解電子及現金消費的異同。
當對現金有一定認知時,可以讓孩子逐步了解電子及現金消費的異同。

階段三:讓他們嘗試自行管理金錢

最後,家長可以利用同一學習法,令孩子明白電子消費的金錢不是無限的。家長在稍早階段已讓孩子明白金錢是如何用掉、知道「拍卡」和現金消費都同樣是金錢交易。到此階段,家長可以放手,讓孩子試試自行管理八達通增值及花費,並事前說好金額可作什麼類型的消費,而管理不善會有什麼後果。例如不慎遺失現金、八達通,或沒有留意消費,胡亂「拍卡」至餘額不足等情況,孩子也需要承擔相應後果。家長亦要從旁說明,讓孩子體會理財不慎帶來的後果及附帶情緒,並討論如何避免重犯,從而令孩子明白金錢得來不易,要好好珍惜。

要減低電子消費對於孩子價值觀的影響,必須先讓他們對金錢有一定的了解。理財工具是中性的,家庭所提供的關愛及良好的學習氛圍才是成功的關鍵。我們鼓勵利用循序漸進的教育模式,分階段讓孩子從理論到實戰學習管理金錢,更不可少的是家長在旁循循善誘,令孩子敢於從錯誤中學習,從小建立穩定而健康的理財能力。

家長可以放手,讓孩子試試自行管理八達通增值及花費,並事前說好金額可作什麼類型的消費,而管理不善會有什麼後果。
家長可以放手,讓孩子試試自行管理八達通增值及花費,並事前說好金額可作什麼類型的消費,而管理不善會有什麼後果。

1 Zellermayer, O. (1996). It is a visceral sensation that depends on the condition under which the purchase is made. The pain of paying. Doctoral dissertation. Department of Social and Decision Sciences,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Pittsburgh, PA.

香港家庭福利會理財教育中心
香港家庭福利會理財教育中心
文章由香港家庭福利會理財教育中心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劉倩燕提供
文章由香港家庭福利會理財教育中心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劉倩燕提供

更多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