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丨拒做港孩!參考自理能力指標 培養孩子自我照顧技能

育兒丨拒做港孩!參考自理能力指標 培養孩子自我照顧技能
育兒丨拒做港孩!參考自理能力指標 培養孩子自我照顧技能

父母愛護孩子,總想在生活大小環節照顧周到,但過度的協助卻會令孩子得不到訓練自理能力的機會。香港小童群益會賽馬會南葵涌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副主任梁美婷(Molly)解構孩子在不同階段的自理需要,以及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方法,讓孩子「搣甩」港孩標籤!

初小生應具備四大範疇自理能力

Molly指出一般升小一階段是建立常規的時候,在個人衛生、儀容、家居生活及學校生活四大範疇,按年歲增長逐步建立自我照顧的能力。

個人衛生
小一孩子應該能自己去洗手間、洗手、刷牙洗面,而隨著孩子長大,到了小三已能慢慢掌握自己洗澡、洗頭的技能,也能判斷自己是否乾淨、身上的泡泡是否已洗清等。

個人儀容
小一的孩子懂得扣鈕、拉拉鍊等細節上的操作,以及懂得自行穿著襪子和鞋子;到了小二至小三,孩子應該能按天氣,自行選擇及穿著合適的衣服,例如在氣溫回暖的時候,懂得自行脫掉外套。

另一部分就是梳洗及整理儀容,例如上廁所後整理衣服,飯後抹乾淨嘴巴,以上也是孩子在小一至小三期間慢慢掌握的部分。

家居生活
小一的孩子能自行進食,以及在吃飯後放低碗筷。年紀稍長的孩子能幫助家人預備碗筷,以及在飯後幫忙收拾餐具。

學校生活
孩子踏入小一階段,應能自己執拾書包,而在小二、小三階段,會漸漸學懂管理自己的物件,例如確保物件沒有遺漏、沒有拿錯同學的物件、帶齊當日上課和課外活動所需的物品等。另外就是責任感和時間管理,如孩子在小一時或許仍需要家人提醒起床上學,而到了小三階段,孩子的時間觀念變得鞏固,會知道要在指定時刻做指定的事情。

初中仍不會綁鞋帶 起因自缺乏應用機會

除了以上幾個環節,生活上還有其他自理能力的指標,其中一個里程碑就是綁鞋帶。Molly發現現時許多中學生不會綁鞋帶,原因有機會是初小至高小期間缺乏練習機會。孩子在初小時未必需要綁鞋帶,可以先用魔術貼代替。家長在過程中可鼓勵孩子自行將魔術貼貼正位置,之後才學習綁鞋帶。在生活不同方面,家長都可以鼓勵孩子從簡單的部分開始,慢慢學習照顧自己。

生活上自理能力的指標,其中一個里程碑就是綁鞋帶。
生活上自理能力的指標,其中一個里程碑就是綁鞋帶。

Molly也觀察到,家長給予的指令太強,不利孩子培養自理能力。例如踏入小三階段的孩子,應該要懂得因應天氣選擇合適的衣服,但有的孩子會因為父母告訴他天氣寒冷而多穿衣服,縱使自己感到炎熱,甚至出汗、臉紅,仍然不會脫衣服及抹汗。此外,Molly指管理物品也是孩子常見的弱項,普遍容易丟失鉛筆、擦膠等文具,而這方面的能力需要多加訓練才能做好。Molly了解到,家長或許會因為想快、嫌麻煩而多加幫助孩子。不過,過度協助孩子,反而會削弱孩子的自理能力。Molly建議家長不要心急,要放手讓孩子嘗試,才能讓他們在練習和反覆修正中掌握技巧。此外,孩子能成功做到一項事情,是能力感的展現,能讓孩子建立信心,能夠照顧自己也會使他們覺得「我長大了!」。家長事事過度幫忙,會讓孩子過於依賴,失去自主性和欠缺自信心。

家長也要給機會孩子多嘗試,才能學習到自理技巧。例如天氣炎熱時,讓孩子嘗試自行脫下外套,感受到涼快舒適,從中對事情有正面經歷,當下次遇到相同場景時,孩子即使沒有家長提點也會懂得脫下外衣。

父母切勿心急 忌過度協助孩子

Molly了解到,家長或許會因為想快、嫌麻煩而多加幫助孩子。不過,過度協助孩子,反而會削弱孩子的自理能力。Molly建議家長不要心急,要放手讓孩子嘗試,才能讓他們在練習和反複修正中掌握技巧。此外,孩子能成功做到一項事情,是能力感的展現,能讓孩子建立信心,能夠照顧自己也會使他們覺得「我長大了!」。家長事事過度幫忙,會讓孩子過於依賴,失去自主性和欠缺自信心。

家長也要給機會孩子多嘗試,才能學習到自理技巧。例如感到炎熱時,孩子嘗試脫下外套,因而感到涼快舒適,從中對事情有正面經歷,而下次遇到相同場景,孩子即使沒有家長提點也會懂得脫下外衣。

感到炎熱時,孩子嘗試脫下外套,因而感到涼快舒適,從中對事情有正面經歷,而下次遇到相同場景,孩子即使沒有家長提點也會懂得脫下外衣。
感到炎熱時,孩子嘗試脫下外套,因而感到涼快舒適,從中對事情有正面經歷,而下次遇到相同場景,孩子即使沒有家長提點也會懂得脫下外衣。

疫情影響孩子自理

近年的疫情影響到孩子建立自理能力。小朋友缺乏外出機會,未能多接觸家居以外的生活環境。Molly與同事也察覺到,孩子普遍在疫情後出現倒退情況,能力會倒退至應有歲數一兩年前的程度。孩子在不同的生活場景自己多作嘗試,也是建立自理能力的關鍵。

未達標仍能補救 重複練習是關鍵

家長可以透過家居訓練,逐步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Molly建議家長提供清晰指引,將任務拆開成不同步驟,再讓孩子親身多練習,讓他們更易掌握。例如教子女綁鞋帶,家長可以運用一些口訣,亦可讓孩子先用粗繩練習,再慢慢轉換成鞋帶,從而慢慢掌握綁鞋帶的技巧。

建立時間表 更易預備狀態

在時間管理方面,Molly建議家長鼓勵孩子建立每天的時間表,制定起床、吃飯、學習、玩耍等等的時間。當孩子明白到自己要在什麼時間做什麼事,他們會更容易預備好自己的狀態,也能學懂自律。家長亦可將簡單的家務分配給小朋友,例如因應年齡讓孩子洗碗、晾衣服、摺衣服等。孩子初期可能會花較長的時間,以及需要更多指引,但正正是這些部分讓孩子逐步學習和改善。

港孩-自理能力-小朋友-生活自理項目
家長也可以鼓勵孩子自己照顧自己,例如在口渴時,爸爸媽媽並非直接給孩子喝水,而是讓孩子自己斟水。

耐心讓孩子完成

家居環境充滿學習機會,家長在「放手」讓小朋友嘗試自理的過程中,需要保持耐心,不能怕麻煩。把事情交給孩子,速度和效果雖然不及家長自己親手完成,但長遠而言,孩子更能學懂處理事情的技巧。初小孩子雙手的協調能力仍未仔細發展,在穿褲子、握筆及筷子方面,家長可提供適當的輔助;而當孩子有進步時,便要減少這些輔助。

爸爸媽媽分享過來人經驗

在家居的訓練中,家長的欣賞和鼓勵也非常重要。家長能讓孩子知道只要慢慢做便會學懂自理,事情並非一步到位,而是要經過長年累月。家長與孩子分享小時候學習的經驗,對孩子來說也是非常好的交流,讓孩子更能明白到自理能力並非與生俱來,而是一步一步才能學懂。

香港小童群益會賽馬會南葵涌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中心副主任梁美婷
香港小童群益會賽馬會南葵涌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中心副主任梁美婷

更多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