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訓練孩子手肌由日常入手 職業治療師醒你5個好玩勞作練習

育兒|訓練孩子手肌由日常入手 職業治療師醒你5個好玩勞作練習
育兒|訓練孩子手肌由日常入手 職業治療師醒你5個好玩勞作練習

經歷疫情之後,小朋友留在家中的時間變多,但礙於家裡空間有限,鍛鍊身體的機會減少。想小朋友健康成長及有能力應付日常生活,靈活的雙手十分重要,家長透過觀察已經可以得知孩子會否有手部肌力不足的問題,以便及早改善。協康會職業治療師何健雅(Cindy)分享在家裡可進行的簡單練習,原來做勞作也是訓練小朋友手部肌肉的好方法。

小朋友手部肌肉力量不足影響自理、遊戲及學習

Cindy表示,手部肌肉力量的關鍵首先是要認識小朋友肌肉的發展原則,基本上由近端開始,近端大關節包括肩胛骨、手肘、手腕的協調運用,要近端的大關節穩定之後,才可以建立到遠端關節的靈活發展;而遠端關節就是我們的手指的關節。「其實簡單來說就好像一棵樹一樣,那棵樹的軀幹就是樹幹,要紮根夠穩,長出來的枝節才可以發展得很茂盛。所以我們要看手部肌肉夠不夠力量,也要看小朋友的軀幹、肩胛、手肘及手腕是否夠力去支撐。」如果手部肌肉力量不足,會影響到小朋友自理、遊戲及學習這三方面的表現,即是職業治療師所說「小朋友的職業」,每天的日常活動,其實都包括在內。

在自理方面,其實穿衣服、拉鏈及扣鈕等動作,都需要一定力氣;進食時使用刀叉或用筷子去夾食物、打開包裝食物,就用到手指的力量;去廁所想沖水,按沖水掣時不夠力,或是梳洗時扭毛巾扭不乾,便要大人去幫忙。遊戲方面,不少玩具都屬操作類遊戲,例如用手指按鍵,但如果小朋友小肌肉力量不足,未必懂得用手指去按,便會改用較易控制的掌心或大關節按玩具的按鍵。年紀大一點的小朋友玩摺紙、扯大纜或攀爬時,可能會因為感到自己力量不足,選擇逃避、不玩。

至於家長最重視的學習方面,很多家長都會擔心孩子的抄寫表現,手指不夠力的小朋友有機會未能用前三指(tripod grip)去執筆,靠著掌心的力量變成用拳頭執筆,又或是能執筆但寫字無力,線條東歪西倒或出界,寫一會兒就覺得累。上述這些都是手部肌肉不足的情況,這三方面的表現不好會影響到小朋友的身心和情緒發展,如自信心受打擊,亦有可能會衍生其他情緒問題。

手肌力不足的成因

職業治療師會了解小朋友在家中的情況,從而分析小朋友手肌力不足的原因,Cindy指出,除了本身出生或自身的先天因素外,後天因素如生活習慣就直接影響小肌力量不足。先天因素例如出生時受創,引致神經肌肉受損,或者本身肌肉張力較低,都會妨礙肌肉發展。神經系統問題如感覺訊息處理方面,觸覺和本體感覺的接收和反應出現些異常情況,都會造成肌肉力量不足。至於生活習慣的問題很大部份源自於家長,Cindy從臨床個案歸納出3個因素:

1. 家長過分幫忙

職業治療師一般會詢問小朋友在家的自理表現,例如是否自己食飯、用甚麼餐具;穿衣服時扣鈕會否很「論盡」、能否扣鈕等等,從而去理解小朋友自己懂得做哪一個程度,還有他日常用手的機會。Cindy工作上接觸過不少手肌功能會比較弱的小朋友,「如果見到高班的小朋友還要餵飯,又不懂自己收拾書包,連扣鈕都要幫忙的話,我們一般都會說是『港孩』。」她指出,家長經常都會覺得小朋友做得很慢,又或者做得不夠整潔,所以就會幫忙。「適當的幫忙是合理的,家長都想小朋友有成功感,但是過份幫忙,甚至『全幫』的話,其實小朋友用手的機會就大大減少,影響了他的手部功能發展,自然力量上都會不足夠。」

家長若過份幫忙,孩子用手的機會就大大減少,從而影響手部功能發展。
家長若過份幫忙,孩子用手的機會就大大減少,從而影響手部功能發展。

2. 沒時間讓小朋友鍛鍊

Cindy留意到,現今家長趨向知識型培養,較注重學習,空閒的時候通常是溫書、學習方面比較多,沒有時間給小朋友做力量鍛鍊的活動,「其實去戶外攀爬,陪家人去超級市場買東西後幫忙拿著,甚至在家裏扮蜘蛛俠在地上爬來爬去,已經是一些鍛鍊上肢力量的活動。」這些日常生活中的活動在無形中幫助小朋友鍛鍊肌力,家長可以多加留意。

3. 小朋友用手探索的機會不足

職業治療師會關心小朋友喜歡玩些甚麼,有沒有玩過泥膠、顏料,或用畫筆去畫畫、用剪刀去做勞作等,這些藝術成份較多的勞作其實也是鍛鍊手部功能的好活動,可惜有些家長害怕弄髒家裡,又擔心用剪刀會危險,所以都避開勞作這類東西,變相小朋友能用手探索的遊戲就少之又少,最常見都是玩電話及平板電腦。Cindy理解很多家長可能都是雙職父母,有時都想自己休息多些,給小朋友玩電子產品,家長就可以騰空出來做其他事。「所以在生活習慣方面家長都要想一想,看看怎樣可以改善,可以給小朋友用手的機會多一點。」

家長判斷孩子手肌能力程度的參考基準

Cindy解釋,0至6歲即學前小朋友的小肌發展很重要,6個月以下幼兒通常都是探索為主,他們因為未懂得靈活地控制手指,會用掌心去拿玩具,而且喜歡拿東西放到口裡探索;到7至12個月,手指開始靈活了,會用手指去拿玩具,通常是前三指,雙手配合的活動會增加,懂得拿兩個「查查」敲打,或用手指按玩具鍵。到1至2歲的小朋友,手指控制及手眼協調再進步一點,懂得用前二指拿一些小珠粒、入錢幣,扭開扭合瓶蓋等,甚至撕開鞋子的魔術貼。

孩子到7至12個月,一般能前三指去拿玩具,兩隻手配合的活動會增加。
孩子到7至12個月,一般能前三指拿玩具,雙手配合的活動會增加。

至於2至3歲的小朋友,雙手的配合又再提升,會懂得玩上鏈的玩具,以及懂得粗略用前三指握筆仿畫一些橫直線。自理方面則已有能力自行脫去鞋襪,可以用叉和牙籤去拿食物。到3至4歲入讀幼稚園K1的小朋友,一般已經懂得用剪刀,跟著線條剪出直線;兩手懂得配合地穿珠仔,能夠執筆畫一些簡單的線條,例如H、V、「口」等。這個年紀的小朋友已有大概的扣鈕概念、穿鞋襪及外套,還會用筷子扒飯入口。

到3至4歲入讀幼稚園K1的小朋友,一般能夠揸筆畫一些簡單的線條,例如H、V、「口」字等。
到3至4歲入讀幼稚園K1的小朋友,一般能夠執筆畫一些簡單的線條,例如H、V、「口」等。

去到K2即是4至5歲,小朋友會簡單摺紙,如將手工紙對摺或者是斜角對摺,在簡單的圖案塗顏色時能控制不出界,並能抄寫一些簡單的中文字。自理方面,可以自己穿脫T恤,懂得扣上外套拉鏈扣;還有撕開食物包裝袋及用刀去塗果醬等。直到K3,即5至6歲,小朋友的手部功能已經發展成熟,基本上能應付日常生活所需,例如可以扭乾毛巾、自己綁鞋帶、使用間尺和釘書機等文具、抄寫一些複雜的中文字。他們的前二指力量已經足夠使用指甲鉗剪指甲,甚至懂得撕開啫喱杯之類的蓋掩式包裝食物。這些動作及活動都是一些很具體的指標給家長反映小朋友小肌肉發展的進度。

提升手肌發展的勞作1. 印畫

印畫可以提升小朋友的抓握能力和手指力量。印畫適合不同年齡的小朋友,Cindy建議家長可根據小朋友的能力去調整難易度及複雜程度。藉著不同的感官刺激去鍛鍊小朋友的小肌發展基礎,例如1至2歲的小朋友,可以安排做手掌印畫、手指印畫;2至3歲的小朋友,則可以用一些抓握物來做印畫,好像廁紙筒、切開的蔬果,例如薯仔、蘿蔔、甜椒、蘋果等;3至4歲的小朋友手指更加靈活,可以用一些小的棉花球、用夾子夾著棉花球印顏料去做印畫,或用手指拿棉花棒去做點點畫,甚至用不同形狀的LEGO積木印上顏料去做。

印畫適合不同年齡的小朋友,利用不同的感官刺激去鍛鍊小朋友的小肌發展基礎。
印畫適合不同年齡的小朋友,藉著不同的感官刺激去鍛鍊小朋友的小肌發展基礎。

提升手肌發展的勞作2. 波子滾畫

家長可以和小朋友一起,各以雙手拿著放畫紙的托盤的一邊,將波子或乒乓球印上顏料後放在紙上,然後任意滾動波子或乒乓球,製作成不同的線條畫,拿穩托盤同時雙手運用,能訓練手眼協調,提升小朋友的上肢穩定性。另一個玩法是將畫紙放在托盤裡,用波子印上不同的顏料,然後家長和小朋友分別拿著筆,手臂要放在桌子上不動,盡量只動前三指,輪流像踢球一樣,用筆「踢」走波子,製作線條畫的同時提升小朋友的前三指運用和手眼協調。

(圖:TEACH PRESCHOOL)
家長可以和小朋友一起,各以雙手拿著放畫紙的托盤的一邊,將波子或乒乓球印上顏料後放在紙上,然後任意滾動波子或乒乓球,製作成不同的線條畫。(圖:TEACH PRESCHOOL)

提升手肌發展的勞作3. 泥膠活動

用泥膠搓成不同的形狀和圖案除了能發揮他們的創意,也可鍛鍊小朋友的手部功能,例如用手去捏、搓、按壓,亦可運用印模、滾輪棒、剪刀等不同的泥膠工具,訓練小朋友兩隻手的運用、力度控制。太大力的話,會按扁泥膠條;太細力的話又搓不成條狀,所以泥膠活動能訓練雙手力量。到小朋友到K2、K3的階段,亦可以用泥膠砌成不同的英文字母和中文字,讓小朋友從玩耍之中學習。

用泥膠搓成不同的形狀和圖案除了能發揮孩子的創意,也可鍛鍊小朋友用手去捏、搓、按壓。
用泥膠搓成不同的形狀和圖案除了能發揮孩子的創意,也可鍛鍊小朋友用手去捏、搓、按壓。

提升手肌發展的勞作4. 氣泡紙畫

這個勞作可以循環再用網購收到的包裝用氣泡紙,家長將氣泡紙剪成小份,然後小朋友用畫筆在氣泡紙上塗滿不同水彩顏色,印在畫紙上,過程中可以用手指逐一去捏破氣泡,這樣既有聽覺刺激,又滿足到觸覺和視覺感官,提升小朋友工具運用及雙手協調能力,更重要是手指的力量。此外,家長可以讓大一點的小朋友用剪刀把氣泡紙剪成不同形狀,填上顏色後再加上不同的裝飾,拼出花、動物、交通工具的形狀,發揮小朋友自己的創意。

家長將氣泡紙剪成小小份,然後小朋友用畫筆在氣泡紙上塗滿不同顏色,印或貼在畫紙上,能提升小朋友工具運用及雙手協調能力,更重要是手指的力量。
家長將氣泡紙剪成小份,然後小朋友用畫筆在氣泡紙上塗滿不同水彩顏色,印在畫紙上,能提升小朋友工具運用及雙手協調能力,更重要是手指的力量。

提升手肌發展的勞作5. 捲紙畫

我們可以利用摺星星的長紙條,或者請小朋友自己將紙剪成不同的粗度的紙條,然後用鉛筆將紙條捲起。可利用不同方法捲紙條,可以由頭到尾一次過捲到底、頭尾兩邊向中間捲,又或者可以頭尾向相反方向捲,製造多種變化。之後請小朋友發揮創意,將所有的紙捲排好及貼好,製作成不同的圖案,就成為一幅很漂亮的圖畫。家長也可以按照小朋友的能力,用粗一點或幼一點的鉛筆作為卷紙的工具,其實都能提升小朋友的雙手運用、手指的靈活性和力度控制。

家長也可以按照小朋友的能力,用粗一點或幼一點的鉛筆作為卷紙的工具,以提升小朋友的雙手運用、手指的靈活性和力度控制。
家長也可以按照小朋友的能力,用粗一點或幼一點的鉛筆作為卷紙的工具,以提升小朋友的雙手運用、手指的靈活性和力度控制。

其他提升小肌能力的活動

Cindy補充,如果要提升小朋友的小肌能力,不單訓練雙手,更不可忽略近端關節,可做一些上肢控制練習。除了勞作之外,家長平時可多安排小朋友去公園玩,玩一些攀爬活動,或是在家玩人力車遊戲:小朋友用手掌撐著地板,家長抬起小朋友雙腿,讓他用手向前行。進階版可以扮蟹仔,先請小朋友平躺,眼睛望天花板,然後用肚腹力量抬高屁股及用手腳支撐著自己的身體,好像一張桌子一樣,夠力的話還可以移動。這些活動可以鍛鍊小朋友的上肢控制和肌肉力量。

至於日常活動方面要增加小朋友的參與度,例如可以請小朋友幫忙做家務,較容易及安全的有抹桌子、拿東西或丟垃圾等,又或是用衫夾夾衣服、剝橙皮之類,還有自己穿衣服,拉拉鏈及扣鈕等,從生活中提升小朋友的小肌功能。

「眼動協調與書寫」家長實踐工作坊

另外,由11月3日起連續三個星期五的晚上,協康會將舉辦「眼動協調與書寫」家長實踐工作坊。屆時會有協康會的職業治療師,即場教家長如何在家中提升小朋友的眼球控制及書寫能力,有興趣的家長可按此連結報名!

協康會職業治療師何健雅
協康會職業治療師何健雅

更多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