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預算案2025︱加快河套區基建 未來創科用地逾400公頃超原先規劃 本研社憂供過於求浪費公帑|Yahoo
【Yahoo 新聞報道】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預留37億元加快完成河套區第一期設施,又預留10億元成立「人工智能研發院」。翻查資料,連同河套區、數碼港及科學園等園地,本港目前擴建及預留的創科用地已逾400公頃,超出政府原先規劃。本土研究社指出,政府未有說明設立北都各園區以至擴建科學園等地如何切合各產業具體需求,擔心創科用地或供過於求致浪費公帑;科技界人士則認為,無可避免有段時間會供過於求,政府宜加強統籌協調各個機構的項目。
河套區創科園首期樓面面積 等於科學園數碼港合共兩倍
港府去年正式公布《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發展綱要》,期望河套香港園區第一期2030年有序落成,與深圳園區基本形成「高效創新協同機制」。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上周三公布的財政預算案中,表示已預留37億元加快完成園區第一期的基建及公用設施,首三座大樓正陸續落成,首批租戶將在年內進駐。根據港深創科園網頁,園區將分為兩期發展,第一期總樓面面積100萬平方米,是目前科學園及數碼港合共的兩倍;將提供濕實驗室或先進製造研發大樓、乾實驗室或辦公室、產學研、人才公寓、訪客住宿設施、商業和附屬設施等。
創科撥地造地逾400公頃 超政府原先規劃
目前本港多處正發展創科用地。根據本土研究社統計,政府近8年在河套區、新田科技城、流浮山/尖鼻咀/白泥等新發展區均有撥地予創科用途,連同科學園擴建(60公頃)、數碼港擴建(1.6公頃),未來將有逾400公頃創科用地,超過政府在2021年《2030+:跨越 2030 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中「推廣科學、創新科技相關行業的發展」的340公頃土地需求。以上用地,還未計算早前重新定位成「創新園」的3個工業邨,三園區合共佔地約217公頃,面積與新田科技城相若。
政府未來創科用地分佈
新田科技城(210公頃):2026年招標,首批居民2031年遷入
河套區港深創科園(87公頃):第一期2030年有序落成
馬料水填海(60公頃):供科學園擴建,第一期2029年完成
流浮山/尖鼻咀/白泥(15公頃):前期工程2030年展開
沙嶺(10公頃): 改劃程序年中完成
洪水橋/厦村 (9.97公頃):最早今年招標
古洞北(8.6公頃): 2031年或之前完成所有平整及基建工程
數碼港擴建(1.6公頃):2025年年底完成
總面積:402.17公頃
科學園主打「精密技術業務」 去年租用率93%
科學園及數碼港兩個科技園區目前總樓面面積接近50萬平方米。申請進駐科學園的公司必須從事「精密技術業務」。立法會工商及創新科技事務委員會去年的文件披露,截至2024年3月,科學園整體租用率為93%,有超過1,200間創科企業。連同同屬科技園公司管理的九龍塘創新中心,有38%企業屬資訊及通訊科技行業、19%從事生物醫藥、10%為綠色科技。總工作人口約為2.2萬人,當中1.4萬人為科研人員。
科學園第二階段擴建首批工程預計今年首季完成,屆時將增加約1.3萬平方米樓面面積,主要作濕實驗室用途;第二批工程正進行相關可行性研究。
數碼港主打「尖端數碼科技」 2021年租用率90至95%
數碼港網站上的租賃申請頁面顯示,應用「尖端數碼科技」公司可申請進駐,包括數碼娛樂動畫製作、軟件開發、電訊及手機服務公司等。創科局2021年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表示,數碼港辦公室及Smart-Space共用工作間的租用率維持90%和95%。
數碼港現時同樣正進行擴建,新辦公大樓將提供約6.6萬平方米樓面面積,包括辦公室、共用工作間、數據服務平台、多功能會議廳及配套設施等,預計於今年年底完成。
《Yahoo新聞》向數碼港及科技園公司查詢最新出租率或空置率、租戶類別等。科技園公司着記者參考其有關財政預算案的新聞稿,稿內提到該公司歡迎預算案加速創科產業發展,並正就政府於2026-27年起交予該公司的20公頃新田創科用地,進行總體規劃研究,預計今年第三季完成。數碼港至截稿前未有回覆。
本土研究社:「土地先行」策略風險大
本土研究社研究員梁日恆接受《Yahoo新聞》查詢時表示,政府至今仍未有公佈清晰的產業評估,推算各類創科範疇的具體需求,也沒有具體說明科學園及數碼港擴建後仍有多少用地短缺以致需要北都各園區,或為何北都各園區興建後仍需要擴建科學園及數碼港,公眾會擔心創科土地供過於求,導致浪費公帑。
梁又質疑政府的成本資訊不透明,河套區除了已核准發展成本之外,其餘發展階段成本不明,佔地更大的新田科技城更未有公佈具體總成本,坊間雖無從估計政府近年開發創科用地的總成本,但必定是上百億甚至千億規模;當下財赤嚴重,公眾又不清楚具體投資額、產業規劃等具體資料,難以判斷是否「應使則使」。他形容現時政府發展創科產業的策略是「土地先行」,但長遠需求多變及難以估計,風險甚大,促政府應對各產業進行詳盡的產業研究,理解不同產業所需,以及現時科學園、數碼港的土地是否已用盡,才額外拓地。
方保僑:政府應統籌避免浪費資源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表示,據他所知目前科學園多數從事研發,數碼港則較多從事軟件,例如金融科技等。至於各園區有否針對某些指定行業,他指要視乎他們旗下各個計劃的條文而定,但不認為各個科技園區分工不清。
他強調,每個園區建立需時,無法避免一段時間出現供過於求,但政府應加強統籌,「唔好等佢哋(企業)單打獨鬥」。對於政府預留10億成立「人工智能研發院」,他指除了政策研究和制訂標準之外,亦應該協調各個機構的項目,「唔係你做廣東話(AI),我又做廣東話」,避免浪費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