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隊報告今年十月後提交 麥美娟:數字其實反映不到成果
每年耗資逾三億元、2023 年起投入服務的關愛隊,曾被揭露涉嫌「請槍」打卡,工作及財務報告又不公開,引起社會關注。負責督導關愛隊的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今日(26 日)會見傳媒時稱,關愛隊工作報告須於今年十月第一期協議結束後才能提交及整理,而且只能看到家訪數字,反映不到關愛隊的服務成果。
工作及財務報告從未公開
目前全港有 452 隊關愛隊、人數四千多人,據報兩年開支達 6.78 億元。根據民青局呈交立法會文件,關愛隊須每半年向地區民政處提交工作報告,並每年提交工作及財務報告,預「地區評審小組」及「全港評審小組」省覽,惟相關報告迄今從未公開。
身兼全港關愛隊評審及督導小組主席的麥美娟今日表示,關愛隊第一個協議期在今年九月或十月才全部完結,需要在結束後才會向政府提交報告,「因為也有多隊,我們會在整理報告之後,將一些數字告訴社會」。
麥美娟續說,關愛隊的報告和區議員的工作報告類似,「就是單看報告只看到做了多少個家訪的數字,數字一定要達到我們的 KPI (績效指標),但是那個數字其實反映不到很多他們在地區服務的成果」。她說因此民青局會在下月(4 月)舉行關愛隊「好人·好事」分享會,讓公眾可以更加清楚知道關愛隊各義工在社區做了哪些服務。
「晚上十一時多出動家訪」
她指出,這星期停水、停電事故每晚都有發生,關愛隊經常出動。「試想想,當晚上十一時多,大家準備睡覺時,關愛隊收到電話就要隨即出動幫忙上樓家訪,看看住戶有何需要,或是送物資予他們。所以我們希望可透過不同的形式,更具體地介紹這一班義工的工作給社會知道。」
今年 1 月,《大學線》報道追蹤了關愛隊的工作,發現有非關愛隊成員在關愛隊活動中穿上關愛隊義工制服拍照,表示「唔夠人手著,搵一啲演員」。署理民青局局長梁宏正其後指斥報道「未必公平」、「以偏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