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榮,一位香港人永遠不會忘記的巨星;4月1日,亦是香港人難以忘記的一個日子。20年前,我們都以為的一個玩笑,竟成了真實的噩耗——哥哥離開了我們。20年過去,還有很多人從未忘記過張國榮這個名字。一連兩篇的專題訪問,記載了幾位張國榮忠實歌迷的故事。在這一篇章中的受訪者都非常年輕,是在哥哥離世後才開始喜歡他的「後榮迷」:包括97年出生,從事時裝工作的Kelvin
張國榮,一位香港人永遠不會忘記的巨星;4月1日,亦是香港人難以忘記的一個日子。20年前,我們都以為的一個玩笑,竟成了真實的噩耗——哥哥離開了我們。20年過去,還有很多人從未忘記過張國榮這個名字。一連兩篇的專題訪問,記載了幾位張國榮忠實歌迷的故事。在這一篇章中的受訪者都非常年輕,是在哥哥離世後才開始喜歡他的「後榮迷」:還有年輕的「後榮迷」組織,All for L的兩位成員。
在張國榮逝世20周年的日子,坊間都舉辦了不少活動以紀念哥哥,其中一個就顯得與別不同:他們的照片更獨特而珍貴。原來主辦者是The Chou Brothers三兄弟,同時是歌迷、娛樂攝記,難怪照片別有風采,因為鏡頭前後的人,都充滿著愛。
張國榮,一位香港人永遠不會忘記的巨星;4月1日,亦是香港人難以忘記的一個日子。20年前,我們都以為的一個玩笑,竟成了真實的噩耗——哥哥離開了我們。20年過去,還有很多人從未忘記過張國榮這個名字。一連兩篇的專題訪問,記載了幾位張國榮忠實歌迷的故事。在這一篇章,他們都是親身接觸過哥哥的粉絲,有從少女時代已是狂迷的Vicena。
【Now新聞台】一名休班警員凌晨在旺角涉嫌酒後駕駛及阻礙公職人員執行職務,被警方拘捕。 被捕47歲男司機是一名休班警員,在警車上協助調查,之後帶返警署。凌晨四時許,警方接報指一輛私家車涉嫌違例停泊在彌敦道與登打士街交界過路處,車尾撞毀一支交通燈,警員到場調查期間,司機落車逃走。兩名警員上前制服時,手部受傷,在現場初步包紮後,由救護車送院治理。#要聞
「易通行」不停車繳費服務延後至下月7日實施,運輸署署長羅淑佩表示,現時已有75%以上的車輛,即已向超過60萬架車發出「車輛貼」,而開戶的數量超過37萬。但她說,有關數字仍未足夠,當局會再做宣傳,詳情很快會公布。 羅淑佩出席一個電視節目時表示,政府今年內會在三條過海隧道實施「不同時段,不同收費」,若實施後繁忙時段真的壓抑到車流量,而市民又願意改坐公共交通工具,令隧道「路路暢通」,屆時繁忙時段的收費仍有調整空間。她說,除了希望解決過海隧道繁忙時段擠塞問題,亦希望實施「不同時段,不同收費」後,隧道附近的不過海車龍,例如中環、灣仔及銅鑼灣等地點亦得以紓緩。當局會在方案實施一定時間後,觀察交通情況,再決定是否要進一步實施電子道路收費計劃。 羅淑佩指,實施「不同時段,不同收費」是一定要壓抑繁忙時段的車流,而非只起分流作用,因此如果大幅調減三條過海隧道收費,甚至免費,根據海外和內地的經驗,可能會令平日不駕車過海的人,改為駕車出行,她相信這一點並非市民樂見。
【on.cc東網專訊】新冠疫情纏港3年,本港終於步入復常,口罩令也於上月初解除。不過近日有專家提醒,預料疫情於6至7月迎來小反彈。根據可視為疫情走勢指標的港大即時有效繁殖率,今年一直處於低過1的水平,3月中更曾錄得0.5,惟相關繁殖率及後呈上升趨勢,最新的數字為
【Now新聞台】防疫措施放寬後,周日有10場遊行獲批,部分不准蒙面。警方規定部分宗教遊行人士須手持棕枝和綁紅絲帶。 天主教聖母聖衣堂一連兩日舉辦遊行,紀念棕枝主日。遊行人士在灣仔嘉諾撒聖方濟各學校外集合,三個四個人一排。他們須分為50人一組,相隔至少2分鐘分批出發。警方規定不准蒙面,但出發前有人仍然戴口罩。聖母聖衣堂主任司鐸羅國輝:「如果你是想戴(口罩),那麼你就等我們離開,我都離開了,全都離開了,你就可以行街般走入聖堂。」全部人須應警方規定手持棕枝、於手臂佩帶紅色絲帶。遊行人士吳太:「是一個宗教(儀式),理應不會影響甚麼,一個宗教(儀式),我們走一分鐘路,好像要『搞』很多東西,對於一些本來擔心平日會戴口罩的人會覺得不太好。」遊行人士李太:「只有聽從,沒有辦法了,現在我們都做齊了。」根據警方不反對通知書,隊伍須遵從警方指示暫停或前進,糾察員須佩戴掛頸卡牌。連同聖母聖衣堂的遊行,同一日共有10個集會或遊行獲警方發出不反對通知書,部分有列明要守禁蒙面法,部分就沒有。中環聖公會聖約翰座堂亦就棕枝主日舉辦遊行。有相同規定,但不少人照戴口罩,部分人亦沒持棕枝。#要聞
政府介紹「躍動港島南」計劃的最新情況及未來發展,當局說,為增添地區活力,已為黃竹坑、香港仔及鴨脷洲在內的重點地區,制定行人環境和交通改善建議,以及海濱和休憩空間的改善方案,受到普遍支持。躍動港島南辦事處會按先後優次及工程規模,在今年起陸續推展有關的小型工程或工務工程項目。 局方說,躍動港島南辦事處正聯同其他政策局及部門,研究透過活化香港仔魚類批發市場,促進本地漁產品在批發和零售層面的銷售,並加入餐飲元素,以締造更有活力的海濱,計劃明年完成技術可行研究。 發展局亦計劃改善位於鴨脷洲的法定古蹟洪聖古廟前地,以增強古廟與海面的視覺連繫,亦為祭祀盛事和不同活動提供更多靈活空間。 另外,當局亦預計2025年展開擴建香港仔避風塘以增加船隻停泊區,以及分別在深水灣和大樹灣建造碼頭,以助加強海洋公園與其他景點之間的連接和開拓南區海上旅遊。有關三項計劃的影響評估、刊憲及詳細設計工作將於今年進行。
【on.cc東網專訊】今午(2日)1時09分,黃大仙龍蟠街3號荷李活廣場對開,一名4歲男童懷疑不適突然暈倒在地,其家人慌忙報案求助。救護員趕至現場時,男童已經回復清醒,他由家人陪同躺上擔架床,由救護車送院治理,事件原因有待了解。
【on.cc東網專訊】鐵路線延伸至港島南,加速了當區的更新及發展,發展局早年已開展了「躍動港島南」計劃,今日(2日)進一步交代最新進展。局長甯漢豪在其網誌指,當局已為南區重點地區制訂行人環境、交通和海濱的改善方案,今年起會陸續推展;其中鴨脷洲東北角正加設公眾登岸
【on.cc東網專訊】今午(2日)12時13分,一輛雙層巴士沿鑽石山蒲崗村道駛至近斧山變電站對開時,懷疑車輛引擎故障冒出滾滾白煙。車上乘客慌忙通知車長停車,並落車疏散暫避。車長其後報案並將事件通知巴士公司。
醫管局推出新一輪海外培訓資助計劃,全額資助參加者到英國,修讀3年足病診療學或視覺矯正學的學士學位課程,兩個專業分別有2至3個名額,成功申請的人士須承諾畢業後在醫管局服務至少5年。 醫管局表示,過去5年共有10多名相關專職醫療職員因退休或進修等自然流失,加上預視服務需求將會上升,而香港並沒有大專院校提供認可培訓課程,於是推出保送計劃補充人手。
為解決香港公立醫院醫生短缺,醫管局高層親身到英國「搶人才」,向來自香港的醫科生及執業醫生推廣回港工作的途徑及註冊安排,招聘活動在當地時間星期六及星期日舉行。 行政總裁高拔陞表示,多年來都有海外醫生來港,認為外地受訓的醫生來港工作不會有適應問題,毋須再在香港額外實習。
葵涌永孝街有大廈石屎剝落,傷及兩名途人。現場的石屎碎片散落一地。 事發在早上約10時半,警方說,從高處墮下的石屎面積約2米乘3米,一男一女分別腳部及腰部受輕傷,清醒送往瑪嘉烈醫院治理。
今日有10個公眾集會或遊行活動,獲警方發出不反對通知書,其中多場是宗教活動。 警方要求部分活動,參與者要佩戴指定服飾,又或在手臂上繫上紅絲帶等。
【on.cc東網專訊】本港醫護人手一直緊絀,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率領代表團赴英,昨日(1日)起一連兩天在倫敦出席當地港人學生組織的活動,冀招攬更多非本地培訓醫生加入香港公營醫療機構,並為來自香港的醫學生及執業醫生推廣回港工作的最新途徑及註冊安排。
律政司司長林定國表示,《香港國安法》實施近3年來,因觸及相關法例而被捕的人數不超過250人,被定罪的人不足30人,反映國安法針對的只是極少數,有意危害國家安全的人。 林定國又說,就《基本法》23條立法是特區政府憲制責任,當局會盡快做,期望今年內會有成績,但目前仍有工作未完成,因此很難就立法定下具體日子。
【on.cc東網專訊】政府提出的《2023 年行車隧道(政府)(修訂)條例草案》,計劃今年8月起推行「三隧分流」,首階段將調整3條過海隧道收費,次階段則於同年內實行不同時段收費,有關草案已於上月29日在立法會首讀及二讀。運輸署署長羅淑佩今日(2日)在電視節目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