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肥胖日|兩成香港中小學生超重已達警戒線 醫生提醒患脂肪肝風險增
肥胖可增加患上多種疾病的風險,包括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肝病、睡眠窒息症以及某些癌症等。而肥胖問題及其相關疾病已對港人帶來愈益沉重的疾病負擔,影響更覆蓋兒童至成人。適逢每年3月4日為「世界肥胖日」,香港肥胖學會及香港亞洲肝炎會共同呼籲,市民應從小做好體重管理,培養良好生活習慣,以避免肥胖引起的一系列共病,從以改善整體健康。
根據香港衞生署學生健康服務中心的數字顯示,出席學生健康服務中心的小學生及中學生當中,2022/23學年超重(包括肥胖)的普遍率分別維持在19.5%及20.5%的高水平。香港肥胖學會候任主席、兒科專科醫生施頴珊表示:「很多家長覺得孩子要肥肥白白才可愛,但事實上,兒童肥胖已成為全球主要健康問題之一。」
與此同時,香港小朋友十分忙碌,放學後還要上功課班補習班等。所以總是匆匆忙忙吃東西,也無暇做運動,造成學童肥胖問題愈加普遍。但不少家長不知道的是運動不但能強身健體,其實還能令孩子學習更佳,更專注,令學業事半功倍。
施頴珊續強調,學童肥胖問題如未能及早處理,將一直伴隨至長大成人,繼而誘發更多健康問題,包括二型糖尿病、高血壓及高血脂等,「這些健康問題本來多發生在較年長的成人身上,但近年在學童身上也開始出現這些共病」。
肥胖可誘發代謝性脂肪肝
至著肥胖率的上升,代謝性脂肪肝(MASLD)已成為近年越來越受到關注的健康問題。香港亞洲肝炎會主席、腸胃肝臟專科醫生林朗昕指出,不少人誤以為脂肪肝僅發生在成年人身上,但實際上,兒童和青少年中的脂肪肝病如正在上升。肥胖正是導致MASLD的重要高風險因素。如果長期不加以控制,肝臟內脂肪的過度積累可能引發脂肪性肝炎,導致反復的損傷和炎症,最終發展為肝臟纖維化、肝硬化,甚至肝癌。
林朗昕認為,脂肪肝是可以「逆轉」的,換句話說,肝臟是有可能恢復正常功能,而目前本港尚未有針對性的根治藥物,因此預防脂肪肝顯得其為重要。香港肥胖學會及香港亞洲肝炎會聯合呼籲,市民應做好體重管理,從小培養良好生活及運動習慣,鼓勵子女參與教育局舉辦的「躍動校園 活力人生」MVPA60。 獎勵計劃,以改善整體健康,及避免因肥胖引起一系列的共病。如超重問題嚴重,可諮詢醫生意見,考慮及早接受合適的藥物治療。
Text:Fion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