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字如見人|盧煜明專訪(四):香港科研黃金時間 VS 年輕人去留 「我們這裏做科研好自由」
編按:香港中文大學校長遴選委員會周一(23 日)表示,推薦盧煜明教授出任下任中大校長,大學校董會將於周五(27 日)早上舉行特別會議考慮。記者冼麗婷去年 7 月曾經訪問盧煜明,專訪文章將分成多個章節,陸續刊登。
【相關文章】
獨家|盧煜明盛傳出任中大校長 太太七年前患認知障礙症:「我跟高錕是個對調。」
盧煜明專訪(一): 太太患認知障礙多年 生命中不能承受的 “sad”:「慢慢茁壯,又慢慢變弱」
盧煜明專訪(二): 科研致富 維港景色成私人記憶珍品
盧煜明專訪(三):談專利運作「意念很容易被人偷走」 渴求懂科學懂商業人才當 CEO
特約記者:冼麗婷
攝影:謝榮耀
今天,著名分子生物學家盧煜明以香港中文大學新校長候選人身份,與師生校友交流,接受提問。公眾對大學校長會有期望,盧煜明又能對公眾尤其年輕大學生帶來甚麼希望?
他接受過不少訪問,很少談及政治。2013 年記者訪問他,很深印象是,問到當時的政治意見,他像逼得一臉通紅。互相尊重很重要,醉心研究是其中一種自由。他當年也說了一個深刻問題:香港已經多方面落後新加坡,可不可以不要讓政治影響科研?
香港現在的情況,心裏有數。去年再次訪問盧煜明,提到年輕人前途與情緒,抉擇去與留,也提到,「香港這幾年無論政治(社會事件)及 COVID 的打擊,很多方面都下滑,但你卻是一個非常進步的科學家。首先,你對香港前景有何看法?科研可以給香港年輕人甚麼希望?」
創科的黃金時期
「我覺得科創方面,香港的氣氛是前所未有的熾熱,現在的資源亦是前所未有的多。例如我在 26 年(1997 年)前回香港的時候,我第一個研究項目資助是 66 萬。1999 年創新科技基金,我第一個項目拿了 400 萬。沙士之後,大家知道科研好像能幫忙,那時開始見到一、二千萬。大約 2006 年我就開始拿到幾千萬資助,到現在,位於 InnoHK 這個創新診斷科技中心的資助有幾億元,所以,可以說,現在可能是我們科創的黃金時期。之前沒有大灣區概念,現在有,令到我們的潛在市場規模,由七百多萬人變成八千多萬人,全部都是不同的感覺。」
但他也指出過,按內地商品法,香港的專利權不可以自動在內地獲承認。 第二就是數據和樣本過河問題,香港的大學基本是有機制拿內地數據樣本,但按他們的實際經驗,是存在挑戰,私人公司,更加困難,他所知,香港的生物科研公司很難拿到內地數據 DNA 樣本,所以在內地做生意,仍存在困難。按內地管制,香港人不可以直接在內地開一間基因測試公司,「所以現在要分開在內地申請專利權,並透過某些方法開某些公司。」
所以,香港科研應用在大灣區巿場,專利權及數據要過河等問題,仍待解決。
「還有我們現有些技術亦好特別。以前在外國領域,人類基因圖譜還沒有發明,2000 年頭才出現。現在我們的(基因)排序系統比以前快以百萬計的倍數,近期 AI Revolution,我相信未來其實會很 exciting,所以如果年輕人真的喜歡科學,喜歡技術,可能現在是黃金時間,應該想一下,是不是應該做這些事情。」他說。
「在香港?」記者問。
「在香港,在內地甚至全世界,即使在全世界做,將來如果你喜歡香港這個地方,你都會好似我這樣選擇回來。我個人來說,如果 20 多年前我留在英國或外國,相信我的發展沒有回香港好。」
「好現實的問題,分析香港不能不談政治。政治對學術、對一個社會心態有影響。大家可能會有一個圖像,年輕人或對香港失去希望,社會運動及 COVID 以後,好一部分人離開香港。你在實際的研究範疇裏,有沒有看到醉心研究又想在科技發展的年輕人,受政治情緒影響?可能他們自己有政見,會不會因此離開了一個你所說這麼有發展潛力的地方?對香港科研有沒有影響?」
「每個人都有政治看法,不管屬哪種看法,你會怎樣 advise 年輕人,除了政治看法、主張及意見,應如何計劃自己對科技等愛好發展?對這些人,要走要留,你會怎樣 advise?留在香港,如情緒受影響,你怎樣建議年輕人?」這是記者的一堆問題,他也說出自己的真實看法。
「外國人要 see it for themselves,年輕人要自己想清楚。」
「其實,我們平日這裏做科研是好自由的,想追求甚麼項目都可以。我去年(2022 年)9 月在美國領取拉斯克奬(Lasker Award)時,因為有很多美國人過去幾年沒有來香港,但他們看的外國傳媒,很多時都出現偏見。我自己亦訂閱好多不同雜誌同報紙,每天都看 6、7 份不同報紙,知道好多時候,有外國傳媒的確好選擇性地報導關於我們不好的東西。我拿拉斯克奬時,好多人聽到我來自香港,會覺得我好似好有 issue,我要向他們解釋,其實我們是穩定了,我們其實還可以做平時想做的事。接着 COVID 之後其實他們可以來訪香港,可以 see it for themselves,其實香港仍是我們的香港。你如果見到科創方面,外國有時會有一些行動,例如美國有些特別行動 against 中國籍或者華裔科學家,其實只會令到好多人選擇不去美國讀書,可能來香港。也有很多甚至在外面好成功的,會回來,我久不久見到有些 high profile 的案例,回去例如北大、清華,某些國家實驗室工作。」
「你對這些有沒有意見?」
「我覺得年輕人自己要看清楚,想清楚。」
「你建議,如果是好有興趣去做科研,你認為香港還是一個好地方??」
「我覺得如果你很有興趣去做科研,如我之前所講,其實香港現在是一個黃金時間,我們有很多資源,很多機會去做這件事。」
「如果他們會受政治情緒影響,你會怎樣建議他們,如何選擇?」
「咁,我覺得⋯⋯,我始終覺得,中國的 future 始終在中國,這是 one of the reason why I came back。」
「人是政治動物,人是群體社會,我們整個社會有翻天覆地轉變,你是盡量 detach 這個社會?」
「我不是 detach,我是 consciously aware of 這些事情。」
其實,盧煜明對香港科研的發展,看法一直無變。香港人經歷的變化很大,但對一個科研成功者來說,看到的是另一種未來。
【冼麗婷昔日文章】
盧煜明專訪(三):談專利運作「意念很容易被人偷走」 渴求懂科學懂商業人才當 CEO
盧煜明專訪(一): 太太患認知障礙多年 生命中不能承受的 “sad”:「慢慢茁壯,又慢慢變弱」
盧煜明盛傳出任中大校長 太太七年前患認知障礙症:「我跟高錕是個對調。」
【資深人物訪問記者 冼麗婷】
在 slasher 新世代,冼麗婷是香港記者 / 作家 / 人物寫作導師 / home baker。咀嚼人要時間,寫字要時間,等天然酵母開心要時間,用百分之二百真誠,等待深刻的味道,這是她做人、造麵包的樂趣。
在 Patreon 建立專頁「WriteHouse 寫字為家 冼麗婷」一年,因為會員支持,讓她能繼續訪問、看書。讀張愛玲、馬奎斯、米蘭昆德拉寫世情;見人寫人,聲演說人,憑文學的直覺與多年新聞人的訓練和價值觀,無論時代怎變,堅持寫真實故事。
WriteHouse 不變,天下人字裏相逢。見字,如家。
訂閱 Patreon 專頁「WriteHouse 寫字為家 冼麗婷」
冼麗婷,畢業於香港樹仁大學新聞系;其後於香港大學修讀比較文學學士及碩士;著有《見字如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