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頸淋巴追蹤癌症源頭
【本文獲《癌症資訊網》授權轉載】
記得以前還在公立醫院工作的時候,有一天隔壁的診症室傳來吵鬧聲,一位年輕男醫生跑過來求救:「阿姐救命呀,個病人話要投訴我想非禮佢⋯⋯」
我大驚:「吓!睇唔出原來你咁咸濕,我唯有大義滅親!」
「唔係呀!冤枉呀⋯⋯」
「你究竟做左D咩?」
「病人左邊頸level 5有粒淋巴,我話幫佢檢查乳房和腹部,佢就覺得我想非禮佢。」
果然是一場誤會!
我走向隔壁的診症室,坐著的是一位年約六十的女士,因兩個月前發現頸淋巴腫大而獲轉介至外科專科。除了左下頸鎖骨之上有一顆兩厘米的硬塊之外,女士並沒有其他病徵,臨床檢查頸部其他地方和口腔亦沒特別發現。女士怒氣沖沖跟我投訴:「有無搞錯!我條頸有粒野之嘛,你個男同事無啦啦話要摸我個胸,我要投訴呀!」
「你誤會左男醫生啦,其實佢係夠細心先會咁樣建議⋯⋯」
頸淋巴腫大是外科專科門診常見的求診原因之一,例如病人偶然在洗澡時摸到側下巴有不痛的淋巴腫大,或是去按摩時師傅按壓感到後上頸有淋巴結,獲告知「頸淋巴塞塞地喎」。如有頸淋巴腫大,醫生一般會先懷疑鄰近身體部位有沒有感染源頭,包括上呼吸道感染、牙周病、皮膚炎等等。近兩年市民因接種新冠疫苗後出現頸淋巴腫大的個案亦不少。良性的頸淋巴腫大比較疼痛,但大多會隨著感染源頭痊癒而一併消失。持續四星期以上而無痛的頸淋巴則需要考慮惡性腫瘤的可能性。不少病人以為已擴散至淋巴結或其他器官的癌症,其原發部位的腫瘤必然長得很大。事實上原發性腫瘤的大小與其轉移的速度不一定成正比,有很多癌症個案的首發病徵是淋巴結腫大甚至是由遠端器官轉移引起的併發症(例如黃疸、骨折和胸腔積水),原發腫瘤本身反而並未引起任何症狀。醫生需要追蹤潛藏著的癌症源頭,才能對症下藥。
癌細胞跑向頸淋巴的時候都有指定路線,就像專線小巴一樣(雖然偶爾也會出現「飛站」的情況),因此醫生可以從頸淋巴出現的區域估算癌症的源頭作進一步檢查。醫學上頸淋巴共分六個區域(level 1 – 6)。讓我作個簡單描述:下巴部位(包括下頷三角) 屬第一區(level 1),醫生需檢查口腔黏膜、舌頭有沒有潰瘍或腫瘤;沿著側頸最明顯的肌肉胸鎖乳突肌分上中下三部分,上頸側為第二區(level 2),癌症源頭有可能在鼻咽或腮腺;中頸側為第三區(level 3),要注意的癌症原發位置包括甲狀腺、口腔和咽喉;若是在鎖骨上的第五區(level 5)發現淋巴腫大,癌細胞則有機會是從乳房、肺部、食道、胃和大腸等胸腹部器官轉移過來,醫生會同時進行乳房和腹部臨床檢查,若有異常發現,可迅速安排乳房造影或消化道內窺鏡,而不用等待頸淋巴的超聲波和細針穿刺抽吸細胞學檢查報告才作決定。
因為同事的細心診症,中年女士同時被檢查出左邊乳房有硬塊和腋下有細小的淋巴結,我們馬上為她安排一系列的病理分類和癌症分期檢查。雖然結果顯示她的乳癌已達第三期,但精確的診斷減少了病人等待報告時的不安和心理壓力,亦有助病人盡早開始抗癌療程。門診的護士偷偷告訴我,女士往後每次來外科覆診都很期待遇到那位男醫生呢!
#癌症 #乳癌 #抗癌 #癌細胞 #頸淋巴腫大 #淋巴 #淋巴結 #黎逸玲醫生
文:黎逸玲醫生(外科專科、香港大學外科名譽臨床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