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情緒求助急升兩成 過來人以音樂走出陰霾 歌詞刺中心窩重新振作

David (左)自言結他曾吊住他的命,與願望可以出一首歌的慧敏(右)合唱一曲。
David (左)自言結他曾吊住他的命,與願望可以出一首歌的慧敏(右)合唱一曲。

年輕人在成長階段中,偶而會因為不同的問題而出現情緒困擾,甚至做出極端行為,讓人惋惜。有團體就發現近兩年在中學收到學生因情緒困擾而須求助的個案數目急升兩成多。曾有情緒困擾的年青人坦言「幸好」能把握自己對音樂的喜好,最終走出抑鬱的陰霾。

現年 14 歲的慧敏(化名)不願正面拍照,她對記者說,去年九月開學後,因為最好的朋友編入另一班,認識了其他新同學後與她疏遠,令她崩潰,上堂時只伏在桌上無心上課,返到家中將自己鎖在房間,也不吃飯,臥在床上不停喊,父母責罵又令到她曾有離家出走的念頭。

慧敏說,她一直有聽歌的習慣,不知甚麽原因,她當時不斷重複地聽《凡星》這首歌,像是被歌詞「誰都可以發光,只要找對地方」刺中一樣,認為「這個世界不是只有我,其他人可以改變,為甚麽我不可以。歌詞不停在腦海縈繞,我決定要重新開始,我可以在唱歌方面發展。」她笑說,自己也希望可以出一首歌,現在與家人關係大有改善,看事物的方法也較以前正面。

女青每年收逾三千宗求助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女青)服務總監林遠濠指出,女青在本港三十間中學設有社工支援服務,近兩年每年均收到三千多宗學生須求助社工的個案,其中近四成涉及學生情緒困擾的問題。相較過往,求助個案數目明顯上升兩成,增加的原因可能有三方面。首先是學業方面,疫情之後,不少學校為追趕進度,對學生要求提高了,也令學生的學習壓力增大。

林遠濠說,第二個原因是家庭方面,家長很多時會希望子女遇到問題時,可以很快就能解決,這樣做只會令子女情緒上更大壓力,呼籲家長應該明白,年青人往往需要一段時間才可處理本身的困擾或問題。他指,第三個原因是朋輩方面,疫情令年輕人早已建立的朋輩網絡,突然變得「碎片化」,當遇到情緒問題時,便可能缺乏朋輩間的支援。

22 歲的大學生 David 對記者說,他中四時因為失戀,情緒很低落,半年沒有上學,整個人甚麼也不想做,對前路也感到迷惘。David 一直有彈奏結他,慢慢發現「結他吊住我條命」,之後再與朋友「夾band」,令他分散注意力,終於渡過難關。

David 稱,現在也會為前途憂慮,見到比自己出色的結他手都有自卑,但他明白年輕人有憂愁是正常,重要是要搵方法解決,「不要怕醜,找人幫手。」

過來人建議遇困難須找幫手

林遠濠指出,女青今年會推展為期兩年的「青少年擁抱情緒計劃」,從音樂治療、藝術治療、精神健康工作坊等一系列活動,協助青少年從音樂、繪畫、 戲劇等各項表達藝術中 ,找到紓緩負面情緒的方法。

計劃「頭炮」是將於本周日舉行的「Dears & Tears 青年音樂祭」 ,女青早前亦以票選方式,收集 1,800 位中學生的十大情緒 「救命歌」,而票選結果將於當晚舉行的音樂會上公布。

林遠濠說女青本周日會公布由年輕人投票選出的十首情緒救命歌。
林遠濠說女青本周日會公布由年輕人投票選出的十首情緒救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