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受人景仰到五毒形象 中大文物館「乙巳說蛇」展覽介紹蛇形象變化
【Now新聞台】「送龍迎蛇」,不少人聽到蛇都避之不及,但原來在東漢甚至更早的時期,蛇一度被視為是神聖的動物,與人類文明相關,中大文物館展出24件文物,介紹蛇在歷史上的轉變。
華夏神話的人類始祖、伏羲與女媧以人首蛇身出現,蛇尾交纏,創造人類。
這個東漢時期山東建造的祠堂石壁拓片,可見蛇生育之神的形象,當時深入民心。同一時期的拓片,蛇作為龍的近親,與龜混合,成為四靈中象徵北方的「玄武」,蛇靈性動物的形象亦在秦代的「襄陰丞印」中反映。
中大文物館稱,以蛇製作官印,只在秦至西漢流行。
中大文物館副研究員童宇:「蛇在先秦到漢代的時代,其實是很受人景仰,包括創世的神是人首蛇身。一般來說,其實普通的神很多時候需要操控神來展現神力,操蛇神的印章,見到一個神拿著兩條蛇,而這兩條蛇是穿過其耳朵,好像將蛇像耳環般帶在身上,是展現神力的一個標記。」
不過之後蛇的形象變得負面,東漢後期文物中,蛇開始與危險掛勾,五毒形象漸漸形成,意識到蛇是危險生物,開始推崇可愛及馴化的動物。
童宇:「明代的這些五毒清花五彩瓷碟,蛇是作為五毒之一出現,瓷碟中,張天師是一個道教天師,拿劍斬五毒,幫人辟毒辟邪,所以蛇是作為一個負面形象在作品出現,亦代表與我們現在看法較接近,蛇是一種有毒、令人畏懼的動物。
出自戰國的銅印,過了約2500年已有磨蝕,館方特別做了立體素描,大家可以放大看清楚,受愚公移山影響的「蛇神人」 形象。
館方稱,與蛇相關的文物並不多,單獨畫作更少,多是生肖畫或提醒驅蟲避瘟疫的端午五毒商業畫作。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