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多地海邊發生赤潮 專家籲勿遊玩或食用相關海產品

【on.cc東網專訊】內媒周一(20日)報道,上月中旬以來,廣東省在內的華南多個沿海城市海邊出現大量球形棕囊藻,同時引發赤潮。專家指出,雖然此次赤潮對人體沒直接危害,但會危害海洋生物,提醒民眾不要去赤潮海域遊玩,或食用相關海產品。

這次赤潮的優勢藻種是球形棕囊藻,為較常見的藻種。本次過程覆蓋範圍廣,持續時間長,深圳、廣州、中山、珠海、陽江、廣西北部灣、海南都發生了赤潮現象,目前已出現近一個月之久。自然資源部門最新監測顯示,目前赤潮發生面積已明顯縮小。自然資源部南海預報減災中心(粵港澳大灣區海洋預警中心)專家羅軍表示,最近廣東等華南三省區的天氣好、日照較充足,很長時間沒下雨,這種天氣非常利於赤潮發生,但預計赤潮在不久將來會消散。

專家提醒,球形棕囊藻細胞內會產生溶血性毒素,導致海洋生物中毒甚至死亡,赤潮死亡後分解也會產生有害氣體,因此民眾不要去赤潮發生海域區域「趕海」撿拾水生動物,或購買、食用赤潮發生相關海域的海產品。球形棕囊藻對核電取水安全也有隱患,該中心已針對球形棕囊藻對於核電的影響開展預測分析。

【更多即時新聞詳情請上東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