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屏河裝智能水閘助排洪 設旱季截流器改善水質

【on.cc東網專訊】工程歷時4年、耗資13.4億的「活化翠屏河」計劃於上月完工,並已開放予公眾使用。東網早前獨家報道翠屏河上游河道水面時有油污、河床植物栽種不足一月已變枯枝,過去令人掩鼻的臭味較前有改善,局方承認翠屏河上游集水區曾有16條雨水渠被駁錯喉,影響環境。發展局今日(19日)表示,翠屏河的水質可能仍會受上游集水區在不同季節、天氣狀況及區內活動影響而出現少許氣味問題,渠務署會持續密切留意情況並採取跟進措施。當局又稱活化翠屏河過程中,工程團隊面對不少挑戰,包括移除原有的排洪瓶頸和進行挖深工程等。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在網誌表示,活化翠屏河過程中,工程團隊優先改建行人天橋,並確保工程期間行人天橋的運作不受影響,改建完成後,再移除天橋基座,消除排洪障礙。另外,團隊亦在翠屏道至敬業街段的河道進行挖深工程,並在上游安裝1.2米高的擋水牆,將翠屏河的最高排洪能力提升至每秒超過150立方米的水流量,相當於在約17秒內填滿一個奧林匹克標準游泳池。

發展局指,由於翠屏河是一條運作中的排洪河道,在暴雨來臨時,水位有機會於短時間內迅速上升,工程團隊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分析降雨的預報數據,以預測兩小時內河道水位的變化。當預測到水位將會超出安全水平時,會即時通知相關人員,讓前線人員有足夠時間安排善後工作,確保工地安全。此外,團隊於瑞和街、敬業街和偉發道設置旱季截流器,把雨水渠內受污染的旱季水流堵截,然後分流至污水收集系統處理,減少污染源排入雨水收集系統,河流水質已有明顯改善。

發展局又稱,為了改善翠屏河水質,工程團隊在下游近鴻圖道位置設置隨潮汐升降的智能水閘,調節水位以確保水量充足,減少河道乾涸機會,改善氣味問題。當河道上游的水位高於預設的水位,或天文台發出惡劣天氣警告訊號時,智能水閘亦會預先降低,平臥河床,確保河道維持最大的排洪能力。

在觀塘區居住多年的街坊林女士憶述,昔日觀塘徙置區環境雜亂,附近「大坑渠」(明渠)臭氣熏天,經活化後的變化很大,令她喜出望外。現時她恆常沿河散步,欣賞河畔優美景色,更樂見鷺鳥在河中棲息,讓她非常驚喜。

另外,團隊沿河興建了六條跨河行人通道及一個浮島,縮短河道兩岸的步行距離;團隊更沿河興建了具社區創新概念的六個園景平台,分別設置門廊地標、特色渠蓋、藝術燈飾「浮蓱」,以及翠屏河吉祥物「翠屏雀」的藝術裝置,近敬業里的河道兩岸亦保留了超過50棵細葉榕,打造觀塘市中心的林蔭走廊。

【更多即時新聞詳情請上東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