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沒酸臭就沒壞?7成人都誤解!檢查食物壞掉該做5招才安心


冰箱裡的牛奶剛過期兩天、昨天沒吃完的剩菜味道還正常、掉在地上的餅乾看起來也沒髒...這些食物你會吃嗎?許多人認為「不會壞、不挑食」,但其實每天用來判斷食物壞掉與否的方法,可能都錯了!

英國食物標準局(FSA)指出,「聞一聞就吃」的不當方式,反而讓你默默把病菌吃進肚子裡。

「聞一聞」再決定吃不吃?專家:恐釀中毒危機

 

面對久放、即將過期的食物時,許多人會選擇「先聞聞看」來判斷還能不能吃。FSA調查顯示,超過7成民眾會靠嗅聞味道來判斷牛奶、優格或魚肉是否新鮮,甚至也用此方法評估生肉是否能繼續料理。

不過FSA警告,這不僅無法辨別食物是否安全,還可能錯把危險當作正常,因為食物即使看起來正常、聞起來沒異味,也可能藏有有害病菌,吃下肚恐引發食物中毒。

此外,針對處理生鮮食材,有不少人習慣將雞肉、魚肉拿去水龍頭下沖洗,但這也容易讓病菌四處噴濺、污染料理環境。

掉地上、過期、聞一聞?常見食物這樣分辨才安全

原來,這些自以為安全乾淨的日常習慣,正是食物中毒的高風險行為。以下整理幾類常見食物的變質正確判斷法與注意事項,千萬別再做錯啦!

1. 魚、肉類

靠「聞味道」判斷魚、生肉是否新鮮並不可靠,因為即便無異味,也可能藏有細菌。

根據農業部資料,可再搭配外觀、觸感,最後結合氣味來完整判斷。此外,肉品冷藏時間不超過兩天;水產品建議兩週內食用完畢,避免氧化、腐敗唷。

【魚類新鮮判斷法】

  • 外觀:新鮮的魚類魚鱗完整、眼部明亮清澈、鰓色呈鮮桃紅色,腹部完整不破裂。

  • 觸感:以手指按壓魚體,新鮮魚肉具有彈力感。

  • 氣味:新鮮的魚體、魚鰓無異臭。

【肉類新鮮判斷法】

新鮮的肉類表面有光澤,摸起來肉質有彈性,聞起來無異味。

2. 加工食品(優格、起司、熟食肉品等)

FSA指出,優格、起司、熟食肉品等加工食品,只要過了「保存期限」,即便看起來正常,也不代表可以食用。

美國農業部就建議民眾,優格冷藏不宜超過兩週,起司則應注意是否出現異味、變色或發霉等變質徵兆。特別是已開封的產品更容易腐敗,有疑慮就最好不要吃。

3.乳製品(牛奶)

李婉萍營養師建議,保存牛奶時應避免放置在冰箱門邊以減少溫度波動。而已開封的牛奶最盡快飲用完畢。根據中華民國農會資料,牛奶變質與否可透過以下方式判斷:

  • 觀察法:有沒有沉澱物或氣體發酵

  • 嗅聞法:出現異常氣味如酸味、苦味就是變質了。

  • 加熱法:若加熱牛奶凝固,呈現豆花狀,就應該丟棄。

4. 水果類

營養師林世航曾於「好食課」臉書分享,水果爛掉有三種原因:凍傷、壓傷與發霉。

若是凍傷或輕微壓傷,只要去除異常部位仍可食用;但若出現腐爛氣味或明顯黴斑,就不建議繼續吃,即使切掉壞掉部位,水果也可能已被菌絲入侵。

5. 掉落地面的食物

許多人以為「三秒撿起來還可以吃」,但根據衛福部食藥署說法,食物掉地後是否沾染細菌,與地面材質、濕度、食物本身類型都有關,並非「撿得快就沒事」。

尤其濕軟食物更容易吸附大量細菌,建議撿起後務必清洗並充分加熱,切勿直接入口。


快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讓我們守護你每一天的健康

延伸閱讀:


原文引自:食物沒酸臭就沒壞?7成人都誤解!檢查食物壞掉該做5招才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