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四徑》導演Robin Lee三天走70公里 捕捉壯麗山野 :Hong Kong can be proud|Yahoo

 

《香港四徑大步走》導演Robin Lee接受《Yahoo新聞》專訪,希望電影可令觀眾感受香港之美。
《香港四徑大步走》導演Robin Lee接受《Yahoo新聞》專訪,希望電影可令觀眾感受香港之美。

【Yahoo 新聞報道】本地山跑界殿堂級賽事「香港四徑超級挑戰」的紀錄片《香港四徑大步走》,本月上映後好評如潮,吸引觀眾了解一眾跑手的背後故事,也重新欣賞香港山野的壯麗。在香港土生土長的英籍導演Robin Lee接受《Yahoo新聞》專訪,細訴拍攝過程的樂與淚。累得在山野席地而睡、三天揹20公斤器材走了70公里,他形容拍攝歷程像夢遊。紀錄片由Robin與哥哥Ben自資拍攝,到後期製作橫跨逾2年。他希望這片令人感受到香港之美,如果觀眾這些年過得不太好,也許看過這片會改變想法:「香港並不是那麼糟,而是美麗的地方」,香港更值得為此而驕傲。

《香港四徑大步走》記錄本地山跑界殿堂級賽事「香港四徑超級挑戰」,參賽者需於72小時內橫跨全長298公里的四大遠足徑。(《香港四徑大步走》劇照)
《香港四徑大步走》記錄本地山跑界殿堂級賽事「香港四徑超級挑戰」,參賽者需於72小時內橫跨全長298公里的四大遠足徑。(《香港四徑大步走》劇照)
Robin家中有不少《香港四徑大步走》紀念品,包括明信片及鎖匙扣。
Robin家中有不少《香港四徑大步走》紀念品,包括明信片及鎖匙扣。

「香港四徑超級挑戰」(Hong Kong Four Trails Ultra Challenge,HK4TUC)的參賽者需於72小時內橫跨香港四大遠足徑:麥理浩徑、衛奕信徑、港島徑及鳳凰徑,全長298公里,能在時限內完成才能獲得「生還者」頭銜。作為記錄這項賽事的導演,曾否想過落場成為選手?Robin Lee笑著「耍手擰頭」,「不,我最長只跑過25公里。我喜愛滑雪,這是我最主要的運動」。

21歲獲贈相機拍滑雪 因哥哥認識越野跑

Robin拍攝香港綠悠山野的歴程,要從外國的冰天雪地說起。他的拍攝生涯始於滑雪場,21歲生日獲爸爸送贈Canon EOS 7D相機,開始拍攝自己與親友的滑雪片段。在CNN任職的朋友在網上看到有關片段,促使他獲青睞,在CNN任職實習,累積拍攝節目、剪接經驗。他的哥哥Ben則是越野跑愛好者,「大約10年前他開始這項運動,令我亦開始留意,當時我已替美國的滑雪公司製作專題影片,我們就在想,不如製作一些香港山野的影片」。經哥哥穿針引線,他認識了HK4TUC發起人Andre Blumberg,並於2017年為這項賽事拍下了短片《Breaking 60》,紀錄4位跑手挑戰在60小時完成賽事,也加深他對此賽事的認識,「就像是一個實驗,像一部學生作品」。

Robin喜愛的運動之一是滑雪,亦有為美國滑雪公司拍攝。
Robin喜愛的運動之一是滑雪,亦有為美國滑雪公司拍攝。
Robin認為,HK4TUC並不止是時間的競賽,而是每位跑手的自我挑戰。
Robin認為,HK4TUC並不止是時間的競賽,而是每位跑手的自我挑戰。

來到2021年的賽事,Andre告訴他有些跑手希望挑戰突破50小時,邀請他再拍攝一個《Breaking 50》系列,Robin卻有感這個賽事不止於時間的競賽,「這是一個自我挑戰,觀眾不會只為了看一班人突破50小時而來看這套電影,因此我不想說《Breaking 50》的故事,當然電影仍會有這個角度,但我也希望說其他生還者的故事」。

Andre Blumberg是「香港四徑超級挑戰」的發起人,亦有在電影中受訪。(《香港四徑大步走》劇照)
Andre Blumberg是「香港四徑超級挑戰」的發起人,亦有在電影中受訪。(《香港四徑大步走》劇照)

賽前半年籌備 捕捉跑手獨特故事

Robin在賽前半年籌備拍攝,接觸18名選手,看看哪些願意受訪,「我開始與他們頻密見面,紀錄他們的訓練,亦訪問其家人,令我更明白他們的故事,知道各人的獨特性是甚麼」,例如Salomon Wettstein的工程師,利用電腦圖表精密分析每段賽程;最年輕選手Sarah Pemberton在連續多屆四徑賽事屢敗屢戰;心理學教授Will Hayward固執而堅毅,遠遠落後卻不言棄;每個選手的獨特故事和超乎常人的韌性,都一一在鏡頭下捕捉。

片中紀錄9位跑手的故事,圖為屢敗屢戰的Sarah Pemberton。(受訪者提供圖片)
片中紀錄9位跑手的故事,圖為屢敗屢戰的Sarah Pemberton。(受訪者提供圖片)
Robin於賽前半年開始拍攝一眾跑手的訓練。(《香港四徑大步走》劇照)
Robin於賽前半年開始拍攝一眾跑手的訓練。(《香港四徑大步走》劇照)

穩定器拍孖崗山天梯 12攝影師參與

Robin除了希望在片中呈現跑手的心路歷程,亦特地拍攝香港山野的迷人景致。賽事期間攝影團隊需聚焦跑手,無暇拍攝山景,因此他提早航拍鳳凰山日出、大帽山等景色。他亦到四徑視察,就各個地點的特色決定適合的拍攝器材,例如使用Gimbal穩定器拍攝孖崗山「惡名昭彰」的攞命天梯,「跑手在片中不斷行山、跑步,你不會希望觀眾不斷看到相類似的畫面,因此配合鏡頭運行、說故事的方法,可以令觀眾更投入,有如他們也置身於賽事當中」。

由於賽事期間Robin無暇拍攝山景,因此他提早到鳳凰山、大帽山等地航拍,展示山野之美。(《香港四徑大步走》劇照)
由於賽事期間Robin無暇拍攝山景,因此他提早到鳳凰山、大帽山等地航拍,展示山野之美。(《香港四徑大步走》劇照)

不少觀眾和影評均對攝影團隊可跟拍多位跑手感到讚嘆,背後是Robin下的苦功。拍攝團隊合共12位攝影師,當中他、哥哥以及另外兩名是「核心小組」,全程留守賽事,其餘則參與其中一、兩天。Robin指,跑手身上都戴有追蹤器,方便拍攝團隊得知實時位置。第一天的拍攝相對簡單,跑手剛剛起步、狀態相若,可安排不同拍攝隊伍在山徑待跑手經過,也為整個團隊保留精力,「第一天我攀了很多山,我徒步登上了大帽山、亦繞道前往了西貢,去了這些不同的地方,因為我當時精力充沛」。

Robin指,拍攝團隊共12名攝影師不時要靈活調動位置,部分要留守同一地點等待跑手,包括所有跑手必經的藍田港鐵站。(受訪者提供圖片)
Robin指,拍攝團隊共12名攝影師不時要靈活調動位置,部分要留守同一地點等待跑手,包括所有跑手必經的藍田港鐵站。(受訪者提供圖片)
攝影團隊會伴隨跑手乘搭港鐵,期間亦會爭取時間與他們做簡短訪問。(《香港四徑大步走》劇照)
攝影團隊會伴隨跑手乘搭港鐵,期間亦會爭取時間與他們做簡短訪問。(《香港四徑大步走》劇照)

賽事踏進第二、三天,跑手情況各異,路徑亦越來越遠。Robin則需臨時靈活調動所有攝影師,「我們安排了一些隊伍跟隨前面的人,但也有一些人會在同一個地方待12小時」。全長約78公里的衛奕信徑跨越港九新界,當中被維港隔開,跑手需乘搭港鐵繼續路程,「我們有兩名攝影師會整天待在地鐵上,然後來回走動,當跑手來到時,就與他們乘搭港鐵就可以了,假如調走他們的話,就會錯過跑手來到地鐵的一刻」。在港島徑的開端,Robin同樣安排攝影師留在原地,捕捉跑手開展港島徑前的感受和情緒。

Robin指由於睡眠不足,第三天拍攝最為艱辛,圖為他在終點等待跑手到達時,靠著綠色郵筒席地而睡。(受訪者提供圖片)
Robin指由於睡眠不足,第三天拍攝最為艱辛,圖為他在終點等待跑手到達時,靠著綠色郵筒席地而睡。(受訪者提供圖片)

第三天拍攝「像夢遊一樣」 後製剪足兩年

到到第三天賽事,攝影團隊與跑手一樣筋疲力盡。Robin首兩天只睡了一至兩小時,第三天拍攝最為痛苦,「我帶著大相機,在沒有睡覺的情況下登上大嶼山,我嘗試集中精神拍攝他們,但真的真的很累」。片尾記錄「生還者」Will Hayward走上大東山,Robin就是在力竭之下拍攝,「在他來之前,我在石頭上睡了5分鐘,再檢查我的手機看他的位置,好吧他還沒來,再睡吧。到他終於出現時,他已是非常疲憊了,我也很累,我們都像是在夢遊一樣」。Robin於賽前因扭傷膝蓋而負傷上陣,「iPhone app告訴我這三天走了70公里,我是背著20公斤(拍攝裝備)走了70公里」。

跑過了拍攝階段,屬於Robin的終極挑戰是後期製作,「我們拍回來的片段共長達200小時」,花了兩年專注後期製作。整套電影的支出由他與哥哥一力承擔,他不願透露實際金額,「如果有人告訴我需要花這麼多錢才能實現這個目標,我可能會說,好吧我不會這樣做,因為實在太貴了」。不過,為力臻完美,除了自己負責剪接,亦聘請朋友為電影做圖像設計向觀眾介紹四徑;他又因未能於網上找到最適合的音樂,找來音樂人Jason負責配樂及音效設計等,「如果我不這樣做,我會後悔,我就會得到一部自己不滿意的作品」。

為力臻完美,Robin聘請了友人為電影做圖像設計,以向觀眾清晰展示四徑的位置和長度。(《香港四徑大步走》劇照)
為力臻完美,Robin聘請了友人為電影做圖像設計,以向觀眾清晰展示四徑的位置和長度。(《香港四徑大步走》劇照)

情節牽動觀眾情緒「不像100%紀錄片」

片中有多達9位跑手的故事,如何表現各人特色,要考Robin剪接的功夫。他希望作品保持真實,「Jacky(梁俊強)經常對我說,這是一套電影,但這些都是真實的人,你無法編寫這個劇本,我很喜歡他這個說法」。他不願流於一般紀錄片的套路,「非常傳統的紀錄片格式,是由A到B講述一個故事,而且可能非常直接,我想給紀錄片一些敘事感」。

因此,電影開首大多著墨數名「四徑老手」,包括曾小強、Tom Robertshaw、Salomon Wettstein、Sarah Pemberton等,最終以「黑馬」姿態跑出49小時21分的Jacky梁俊強,在電影中後段才出現,給觀眾驚喜,「因為實際上事件就是這樣發生,這是意料之外的,這就是我們當時的感受,我也希望觀眾有同樣的感受」。當他看到曾小強因傷退賽、Salomon未能突破60小時,觀眾著緊之際,梁俊強的突然出現更能牽動情緒,「我認為這就是為何當你看到他到達郵筒終點時,你會非常激動,我就是想給電影一種不同的感覺,不像100%的紀錄片」。

梁俊強(Jacky)以「黑馬」姿態突破50小時,圖為他到達終點時環抱郵筒大哭一幕,觸動不少觀眾。(《香港四徑大步走》劇照)
梁俊強(Jacky)以「黑馬」姿態突破50小時,圖為他到達終點時環抱郵筒大哭一幕,觸動不少觀眾。(《香港四徑大步走》劇照)

票房破300萬人們聚在一起,每個電影院都坐滿了

《香港四徑大步走》自去年底限量上映時一票難求,連同本月正式上映後,至今已衝破300萬票房。Robin笑言自己是電影界新手,對票房沒有想像,更珍重的是觀眾反應。「有些人說全場看罷電影後站起來拍掌,聽到這個消息真是很特別。當你在製作它時,你會懷疑自己這是否值得,我已投放兩年做剪接、投放了這麼多錢,會否有人看這部電影?」他向記者展示一份文件,是他每天收集的所有影評、訪問以及觀眾在社交平台的留言,「當你看到人們聚在一起,每個電影院都坐滿了,你就會想,這是值得的,我真的觸動了人們的生活」。

Robin現時每天都會收集觀眾的留言,其中創意無限的觀眾將大熱韓劇《魷魚遊戲》與《香港四徑大步走》合二為一,比喻比賽的殘酷。
Robin現時每天都會收集觀眾的留言,其中創意無限的觀眾將大熱韓劇《魷魚遊戲》與《香港四徑大步走》合二為一,比喻比賽的殘酷。

最壞的時代 最好的時機

近年香港社會氣氛低迷,Robin認為電影上映的「時機很好」,「觀眾都在說,當下有很多負面情緒,很多香港電影都是悲傷的,這部電影卻令人振奮、鼓舞人心」。他強調,這電影不止為運動愛好者而生,每人都可從跑手身上有所領悟,如Salomon未能完成個人目標突破50小時後,一度落淚欲退賽,但經太太及朋友鼓勵,他驚覺可為別人堅持下去,「他沒有實現原來的目標,然後改變目標,也許有人在生活中也經歷類似的事情,看到了就像『啊,我知道這是一個訊息』,因此我不想創作與觀眾無關的故事」。

Salomon沉醉於精密的時間管理,惟最終未能達到突破50小時的目標,一度打算退賽。(《香港四徑大步走》劇照)
Salomon沉醉於精密的時間管理,惟最終未能達到突破50小時的目標,一度打算退賽。(《香港四徑大步走》劇照)
Salomon及後經太太和友人鼓勵,決定不再只為自己而戰,而為他人完成賽事,Robin希望跑手的故事讓觀眾有所啟發。(《香港四徑大步走》劇照)
Salomon及後經太太和友人鼓勵,決定不再只為自己而戰,而為他人完成賽事,Robin希望跑手的故事讓觀眾有所啟發。(《香港四徑大步走》劇照)

「原來這就是我住的地方」

Robin在香港出生和長大,大學時赴英修讀運動科學,家人都在香港,他也留港生活。時至今天,家住赤柱的Robin仍會不時登上孖崗山,眺望城中景色,這正是香港山野的獨特,「如果我住在英國想登山,必須組織一次周末旅行,開車兩個小時,才可以到山上開始遠足」。他尤其喜愛西貢的山嶺,「當你在那裡的時候,你真的不會覺得自己身處香港,這樣的山真是太獨特和方便了」。當觀眾感到生活困頓,電影中的山野景色也可成為力量泉源,「很多評論說,他們以前從未看過這樣的香港,原來這就是我住的地方」。他希望長遠可把這套紀錄片帶給海外觀眾,也許這才是「說好香港故事」,「香港可為其存在而驕傲(Hong Kong can be proud about being here)」。

Robin指,山野融入城市之中,是香港山野的一大特色。(《香港四徑大步走》劇照)
Robin指,山野融入城市之中,是香港山野的一大特色。(《香港四徑大步走》劇照)
Robin指,希望片中山野的壯麗可給予觀眾力量,對香港的存在感到驕傲。(《香港四徑大步走》劇照)
Robin指,希望片中山野的壯麗可給予觀眾力量,對香港的存在感到驕傲。(《香港四徑大步走》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