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若瑄患甲狀腺癌|頸部摸到腫塊須盡快求醫 腫瘤科醫生指及早發現治癒率達九成

藝人徐若暄公開自己患上甲狀腺癌,並已施手術及正接受治療。
藝人徐若瑄公開自己患上甲狀腺癌,並已施手術及正接受治療。

藝人徐若瑄公開自己患上甲狀腺癌,並已施手術及正接受治療。不少人都同情這位「女神」,指她屢歷坎坷,亦有網民指她或因不快遭遇影響情緒,進而患病。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潘智文接受《Yahoo 健康》訪問時,形容情緒致病「係一個好好嘅揣測」,但目前仍缺乏實質的研究證據,證明情緒與患癌有關。潘智文亦提到,甲狀腺癌一般難以察覺,雖然常見的發現情況,都是患者摸到腫塊,但「好多人都未必摸到」,要經由醫生觸診,及超聲波、抽組織檢查後才能確診。但及早發現的話,治癒機會可達九成。

Doctor examining patient's throat
甲狀腺位於頸前方的中央,成蝴蝶型,平日難以觸摸察覺。

潘智文解釋,甲狀腺的功能是分泌甲狀腺素,控制身體的新陳代謝,而甲狀腺位於頸前方的中央,成蝴蝶型,「平時係摸唔到」。她說,當摸到甲狀腺位置出現腫塊,便應該求醫,由醫生觸診,再以超聲波及抽組織檢查,以確認是否患上甲狀腺癌。

她亦補充,雖然觸診是最主要的檢查方式,但「好多人都未必摸到」,因此除非有定期體檢,接受超聲波檢查的習慣,否則甲狀腺癌難以被察知。一些其他癌症如乳癌,當能被清楚「摸到」時,通常都是較晚的階段,潘智文則說,甲狀腺癌未必是如此。

家族遺傳屬高危因素

高危因素方面,她說若家族有病史,「一個以上家人有甲狀腺癌」,便是高危群組。另外若在年幼時,頸部曾曝露過於高劑量輻射,也是風險因素,「好似核電廠漏輻射,該地區就會多咗人患甲狀腺癌。」而年紀大、過度肥胖等亦有研究指是風險因素。

潘智文也說,女性患甲狀腺癌的機會亦較男性為高。至於有指甲狀腺與內分泌有關,因此情緒亦是重要元素,她則形容情緒致病「係一個好好嘅揣測」,但目前仍缺乏實質的研究證據,證明情緒與患癌有關。

至於治療方式,一般都會以手術為主,部分病人之後會配合「放射碘」作輔助治療。由於切除甲狀腺後,身體將無法分泌甲狀腺素,因此病人需服用甲狀腺補充劑。潘智文說,甲狀腺補充劑亦同時有抑壓癌症復發的作用。

甲狀腺癌在癌症之中,算是存活率較高的類型,潘智文解釋,若能及早發現,甲狀腺癌算是典型類型,如乳頭狀癌、濾泡狀癌,癌細胞又未擴散的話,「接近九成(病人)都會好返。」

Thyroid cancer, computer illustration.
當甲狀腺的細胞異常增生,而舊細胞未曾死亡,細胞便會不斷堆積,形成癌腫瘤。

甲狀腺癌 FAQ

甚麼是甲狀腺?

甲狀腺位於頸部前面咽喉下面,呈蝴蝶狀,是一個內分泌組織,負責分泌甲狀腺素;甲狀腺後面的則是副甲狀腺,負責分泌副甲狀腺素。甲狀腺素能調節新陳代謝、血糖、心跳和腎功能等,副甲狀腺素則可以調節身體鈣質、平衡骨骼鈣質、促進小腸及腎臟吸收鈣質。

甚麼是甲狀腺癌?

當甲狀腺的細胞異常增生,而舊細胞未曾死亡,細胞便會不斷堆積,形成癌腫瘤。

甲狀腺癌的病徵?

  • 頸部腫塊(結節)

  • 聲音變化,包括聲音嘶啞

  • 頸和喉嚨痛

  • 頸部淋巴結腫大

  • 吞嚥困難

甲狀腺癌有甚麼類別?

主要可分為 4 類:

  1. 乳頭狀癌 (Papillary):最普遍的一種,多出現於年輕女性身上

  2. 濾泡狀癌 (Follicular):亦屬普遍,大多發生於較年長的人身上

  3. 髓質癌 (Medullary):罕見的類型,家族遺傳的機會較高

  4. 退行發育癌 (Anaplastic):罕見類型,患者多為 60 歲以上,癌瘤的生長速度較其他甲狀腺癌快,也不易治理。沒好好治理的乳頭狀癌,可演變為此種癌症。

Close-up of ultrasound examination of the patient's cervical region in the clinic.
醫生會考慮透過超聲波及抽組織檢查,以確認是否患上甲狀腺癌。

甲狀腺癌有甚麼風險因素?

  • 曾接觸大量輻射,如幼年時曾接受過頭頸 X 光照射或放射治療,又或生活環境中有高密度的放射線

  • 家族中曾有人患過甲狀腺腫瘤、家族性甲狀腺髓質癌、多發性內分泌腫瘤及遺傳性大腸瘜肉等,均有較大機會患上甲狀腺癌

  • 女性患甲狀腺癌的機會較男性高

有甚麼治療方法?

甲狀腺癌主要是以手術治療,醫生會視乎病人的情況,決定只切除部分甲狀腺或是整個甲狀腺。

手術後,部分病人可能要接受放射性碘治療。放射性碘會以膠囊或液體形式給病人吞服。甲狀腺癌細胞會吸收碘,然後被當中的放射性物質摧毀,而正常細胞則很少受到影響。當一般常用的治療,如手術和放射性性碘變得無效時,可考慮使用標靶治療藥物。

資料來源: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潘智文、醫院管理局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潘智文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潘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