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意放寬領傷殘津貼離港日數 政府無備存超時通知數目捱轟

【on.cc東網專訊】現時領取傷殘津貼的長者要符合付款年度內須居港不少於60天的要求,否則其津貼額將被扣減。有議員指部分長者在內地安老,關注有多少領傷殘津貼的長者因居港日數少而獲發通知書,以及當局會否放寬居港日數讓長者跨境安老。當局指現時沒備存相關數字,但領取傷殘津貼者一般有長期醫療需要,無意放寬離港日數限制。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在立法會回應議員質詢時表示,社署現時沒備存發出「離港快將超出寬限通知書」的數目、被扣除津貼的人數,以及超出離港寬限的原因。他續指,政府並沒考慮豁免他們的離港日數限制。至於資助選擇赴粵養老的綜援長者,入住指定在粵安老院的政策,他指政策對象為較健康、有自理能力的綜援長者,當局不會考慮讓領取傷殘津貼並選擇赴粵養老的長者獲得同等資助。

提出質詢的議員李世榮認為本港現時推動跨境安老,領取傷殘津貼的長者需要較大空間及照顧。他認為本港醫療券能在內地三甲醫院使用的同時,能否讓領取傷殘津貼的長者在內地醫院認證,其領取津貼的資格,讓長者不用回港為符合在港居住日數「跑KPI(績效指標)」。

孫玉菡表示,從謹慎評核領取資格的角度,由衞生署或公立醫院醫生作評估是「至關重要」,以確保質素和一致性。他又指若出現問題,政府可跟進及管制衞生署或公立醫院醫生的個案;但由內地醫生評估,由於醫生不在港亦不受香港管制,因此認為不適合。

另一議員陸頌雄認為政府指沒備存數字,是「思維局限」,直言「失望」。他認為如長者接受內地醫療、買醫保、減少回港,可能能為政府節省資源,關注政府「有冇計過條數?」

孫玉菡重申,傷殘津貼不設經濟審查,領取人士有長期醫療需要,狀況或不適宜長期離港。他指出,領取其他社會福利金及綜援者,身體情況較好、活動自如,認為狀況不同、應分開處理。他又表示,現時沒詳細評估開支,但節省資源不是唯一考慮因素。

李世榮質詢後對傳媒表示,認為放寬來港限制能讓各部分長者有更多選擇。被問到實際上有多少長者曾向他反映相關問題;現時估算有多少長者要為符合在港居住日數「跑KPI」,他指認為政府要補充數字,讓外界了解有多少長者達臨界點。他又指只有約3.7萬長者領取傷殘津貼,當局亦可在進行醫療評估時一併作簡單調查。

質詢期間曾發生小插曲,立法會主席梁君彥在孫玉菡主體答覆後,指自己本周曾發出通告,要求議員在會議廳內,將電話和響鬧裝置調至靜音模式。他指上周已有2次類似事件擾亂會議進行,警告議員假如沒將裝置調節至靜音,或被視為行為不檢。

【更多即時新聞詳情請上東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