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醫院收費改革|新方案稱專科門診藥「最多」4周惹誤會 高拔陞澄清可攞足半年|Yahoo

公立醫院收費|藥物處方「最多」份量引誤會 高拔陞澄清上限可攞足半年|Yahoo
公立醫院收費|藥物處方「最多」份量引誤會 高拔陞澄清上限可攞足半年|Yahoo

【Yahoo 新聞報道】政府昨日(25日)公布公營醫療收費改革方案,不同項目包括急症室及住院服務等均有加價。專科門診每項藥物亦加價,自昨日公布方案後,有不少市民關注「藥物每項 20 元,最多 4 星期」的說法,是否代表每次只可取 4 星期份量,一個月後又要到醫院攞藥。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今日(26日)澄清,並非每次只派 4 星期藥物,強調這只是收費單位,醫生仍可決定處方多少星期的藥物,而每次上限為 24 星期。

以往專科門診每項藥物收費 15 元、藥量最多為 16 星期,明年元旦起,每項藥物收費升至 20 元、藥量最多為 4 星期。

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今早接受商台節目《在晴朗的一天出發》訪問,提及藥物收費時主動澄清。他說:「我哋派藥,所謂 $20 俾 4 星期,即係話每 4 個星期就要付費 $20 咁解。派藥依然可以派 16 個、18 個星期、19 個星期,呢個都無問題嘅。大家知道我哋最近推出上限設咗 24 個星期,其實都好長時間,6 個月㗎啦。」高拔陞強調,新收費下,醫生仍然可以決定處方多少星期的藥物,只是每 4 星期就一個收費單位 20 元。

在港台節目《千禧年代》,觀眾鄭女士亦致電表達對於藥物處方份量的關注。70 歲的她患有類風濕關節炎,已在公立醫院診症十多年。本身住屯門的她,憂慮需要每 4 星期到博愛醫院一次取藥,認為這對長者而言非常辛苦。節目主持人已即時澄清並非如此。

議員促政府做好解說工作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鄧家彪在港台表示,政府公布方案後,病人未必能夠即時接收大量訊息,「好多人無法即時理解」,就如上述的鄭女士一樣,誤會新收費及派藥份量。鄧家彪呼籲政府要做好解說工作,讓病人能夠明白方案細節。另外,鄧家彪期望,當局要加快醫療費用減免行政程序,最好容許網上處理,因為目前由社會福利署社工負責有關申請,已經不夠人手做。

民建聯衞生事務發言人、立法會議員梁熙亦表示,聽到很多市民關心「派藥只有 4 星期」,但他與當局了解後,澄清是「封頂 24 星期」,而並非每 4 星期攞一次藥。此外,有關急症室加價至 400 元,緊急、次緊急及非緊急病人需要付費,梁熙認為,政府要增加晚間普通科門診,以及設立 24 小時醫療諮詢熱線,才可以更有效分流病人,亦避免病人只能到較昂貴的私家醫院求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