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成子宮內膜癌帶基因變異 免疫治療納助醫計劃
【on.cc東網專訊】子宮內膜癌為本港第一大婦科癌症。有抗癌機構指近年醫學界發現約三成患者具有基因變異,但不少患者對子宮內膜癌及其治療的認識不充足,包括證實有基因變異後的藥物選擇,近年就發展出對應的免疫治療可用,將基因變異子宮內膜癌納入助醫計劃,務求擴大計劃的藥物資助範圍,同時鼓勵相關患者及早接受免疫治療。機構指餵哺母乳有助預防患上子宮內膜癌,餵哺母乳的時間愈長,有助減低患上子宮內膜癌的風險。
香港防癌會指子宮內膜癌早期症狀並不明顯,未停經女士的主要表現為陰道異常出血,例如經期長而頻密、月經之間出血、停經後出血,這些情況容易被女士誤作月經紊亂而被忽略,至於停經後的女士則有可能出現陰道異常分泌,若於更年期前後出現,亦有可能被女士們忽略而未有及早求醫。部分女士隨着病情惡化,會出現例如性交或小便時骨盆疼痛、下腹出現硬塊、大便習慣異常、陰道排出膿血等症狀。
抗癌機構指近年醫學界發現約三成患者具有基因變異,不過現時已發展出針對性的免疫治療,其中一項大型國際研究就指出,接受免疫治療結合化療的患者,24個月無惡化存活期高達61.4%、36個月總存活期則達78.0%,並能降低病情惡化或死亡風險達72%。由於療效理想,多個醫學機構已將「免疫治療結合化療」列入晚期子宮內膜癌的一線治療建議,本港亦已跟隨指引納入為標準治療。
抗癌機構提醒女士要預防子宮內膜癌,除了要注意均衡飲食、定期運動及體重管理外,更要留意自己的月經周期,部分很久沒有月經的女士,容易令子宮內膜增厚,並且增加子宮內膜增生及患上子宮內膜癌的風險,建議此類女士可諮詢醫生意見。
【更多即時新聞詳情請上東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