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之苦】經痛慘過大病?勿長期食止痛藥,應認真做好3件事
不少女性以為「經痛人有我有,很正常吧?」覺得痛楚在容忍範圍之內,就不是什麼大事,每個月食止痛藥捱過就算。但Yahoo民調¹做了一個關於女性健康的調查,發現19.1%受訪者曾經痛至頭暈、冒冷汗、有氣無力,更有27.5%甚至只能蜷縮在床上休息, 必須請病假。這種影響日常生活程度的經痛,非但不正常,更有可能是子宮發出的健康警號。然而,只有約3成受訪女性曾因經痛問題求醫。現代人習慣任何身體不適都先上網了解,自以為不嚴重就不去看醫生,因而延誤治療,繼而令病情惡化。
經常經痛不能忽視 有可能是朱古力瘤
有婦科醫生分享病例,曾有一位90後女生持續經痛2年,但只有在討論區跟網友討論,以為自己尚算正常,就只靠食止痛藥舒緩,到後來因經痛影響日常生活,忍無可忍才求醫,始發現原來患有朱古力瘤,亦即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一種。
惟醫生建議藥物治療,病人卻沒有遵從,而是選擇養生、進補調理,結果半年後,朱古力瘤由發現時的2cm長大到7cm,因情況嚴重而必須做手術切除。
延誤治療或需做手術 甚至影響生育
事實上,子宮內膜異位症比想像中普遍,每10個介乎生育年齡女性就有1人患有。這就好像藏在子宮內的計時炸彈,萬一囊腫破裂,有可能造成劇痛,還會形成慢性發炎和黏連,影響子宮正常機能,是女性不能忽視的健康課題。
另外,不少人自恃年輕就以為事不關己,但其實不論任何年齡、曾否有性行為、曾否生育,只要有月經,就有機會患上子宮內膜異位症。很多病患早於20-29歲已出現經痛等症狀,只是一直不以為然,沒有及早治療,放任病情惡化,大大增加需要做手術的機率,亦有可能影響生育能力。數據顯示,4成不育女性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其影響之大實在不容忽視。假如經常經痛,切勿長期食止痛藥了事,而是應該認真做好以下3件事──
1. 紀錄每月經期狀況,進行簡單自我評估
追蹤經痛症狀有助自己和醫生評估子宮健康,需要觀察的包括疼痛部位,例如除了下腹脹痛,會否還有頭痛、盆腔痛、腰背痛等等?另外,也要留意經痛的頻率和時間,幾時開始和停止?通常持續多久?當然也要紀錄疼痛程度,如痛楚是否有加劇?即使食止痛藥都無法舒緩?有沒有因經痛而不能上班上學,影響日常生活?
除此之外,亦可以透過「子宮內膜異位風險小測試」,先檢視自己的經期狀況,再進行簡單自我評估。如有任何疑慮,可將上述經期狀況紀錄告知醫生,有助準確診斷病情。
2. 定期接受婦科檢查,經期不適應立即求醫
Yahoo民調亦發現64.2%受訪女性沒有定期接受婦科檢查,主要3大原因分別是:覺得無需要、待有任何不適時再去看醫生就好、覺得普通身體檢查已足夠。另一方面,不少女性以為經痛很平常,不用為此求醫。但要知道子宮內膜異位症並不能預防,只能透過看醫生和婦科檢查及早發現,並積極治療方能有效控制病情,不但可以舒緩經痛,更可以避免病情惡化至需要做手術或影響生育的地步。
醫生透過了解病人經期狀況及經痛症狀,以及非入侵性、無痛的盆腔超聲波檢查,便可判斷有否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再針對患者情況建議最適合的治療方案,包括口服藥物、荷爾蒙針劑、藥性子宮環、手術等等。
3. 持續藥物治療,口服黃體酮助控病情
最重要的是建立正確觀念,經常經痛絕不正常,而是身體發出的健康警號。及早求醫可以減輕痛楚不適之餘,更可以避免做手術等對身體造成更大的傷害。以朱古力瘤為例,假如屬於初期或中度病情,即體積不超過4cm,且沒有爆裂跡象的話,有研究顯示,持續服用口服黃體酮可有效抑制病情惡化,同時減輕疼痛不適等症狀。
口服黃體酮雖然是荷爾蒙藥物的一種,但其副作用相對較低,不用擔心長期服用會於體內積聚。另外,計劃懷孕的患者亦只需按醫生指示停藥2個月後,就可回復正常生育能力。
無論是受經痛不適困擾,抑或對治療藥物有任可疑慮,不妨直接向醫生查詢,同時了解更多關於子宮內膜異位症該如何長期治療,有效減輕痛楚不適及抑制病變。
#及早藥物治療 #減少手術次數
(資料由客戶提供)
¹截止至2025年3月21日中午12:00,共約11,100位女性參與該問卷調查,本文資料以當時數據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