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孩子易心急、衝動?職業治療師分享日常訓練技巧 玩遊戲都可以培養耐性!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衝動行為是常見現象。許多家長可能會發現,無論是在玩耍、上課還是日常自理活動中,孩子經常表現得心急、衝動和不耐煩。這些行為並不代表孩子有意調皮,而更多時候是因為孩子尚未學會如何自我調節。協康會職業治療師呂韋聰(Eddie)分享了幾個有效應對孩子衝動行為的專業建議,並教授透過日常訓練幫助孩子提升自我控制能力的方法。
衝動行為的背後原因
衝動行為指的是孩子在缺乏深思熟慮的情況下急於行動的表現,例如孩子可能會在遊戲中突然打斷別人、急著回答問題,或者在無法立即得到滿足時變得情緒失控。家長應該首先觀察孩子在哪些情境下容易表現衝動,可能是在與其他小朋友玩耍時、上課期間,抑或是在進行自理活動時特別容易失控。根據Eddie的經驗,孩子的衝動行為通常源自於一些特定的情緒需求,如渴望即時獲得關注或物品,或者遇到挫折時無法有效處理情緒。
衝動與過動的區別
許多家長容易混淆「衝動」和「過動」,但其實這兩者在行為表現上有顯著差異。根據 DSMV(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第五版)對專注力不足或過度活躍(ADHD)的描述,具體來說,過動的孩子經常表現出無法安靜的行為,像是雙手或雙腳不停動、坐立不安,甚至在應該保持坐著的情境中(如教室或辦公室)無故離開座位。另外,這些孩子也常常在不適當的場合進行跑動或爬升,青少年或成人則可能僅感到坐立不安,並表現出無法安靜地玩耍或參與休閒活動。此外,過動的孩子常常表現出過度說話或像「被發條驅動」般活動不停,難以保持安靜。
相比之下,衝動行為指的是孩子在缺乏深思熟慮的情況下急於採取行動的表現。這些孩子往往會在問題還沒完整提出前急於作答,或者插話完成別人的句子,無法等待自己的回答機會。他們在排隊等候時也經常顯得焦躁不安,難以耐心等待。此外,衝動的孩子經常會打斷或干擾他人,例如插入別人的談話或遊戲,甚至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使用他人物品。對於青少年或成人,這種行為可能表現為侵擾或接管他人正在進行的活動。
簡單來說,過動是指孩子「無時停」,身體經常處於不停運動的狀態,而衝動則是孩子「唔等得」,在沒有考慮後果的情況下迅速行動。Eddie強調,無論是哪一種行為,若不加以引導,都有可能在不同場合中造成困擾和不良後果。
找出後天因素 從根本改善衝動行為
孩子的衝動行為既可能源於先天因素,也受到後天環境的影響。先天因素主要與遺傳和大腦發展有關。許多患有 ADHD 的孩子,大腦前額葉部位的發育較慢,這直接影響到他們的執行功能,使他們在自我控制方面面臨困難。
後天因素則包括三個主要方面。首先是個人因素,這涉及孩子的個人能力,比如執行功能和覺醒狀態。這些能力影響孩子的行為和情緒管理。其次是環境因素,包括孩子所處的環境是否整潔安靜,以及是否有足夠的支持系統,例如家庭和學校的關顧和支持。家庭環境應該是有序且安靜,而學校則應提供正面的支持和良好的溝通。最後,活動方面也非常重要。活動的設計應該符合孩子的能力,並且應具備趣味性和獎勵機制,這樣可以促進孩子的參與和改善行為。
冷靜應對孩子的急躁行為
面對孩子的衝動行為,家長最需要的是保持冷靜。如果家長在孩子急躁時情緒失控,不但無助於解決問題,還可能引發更大的親子衝突。Eddie建議家長在面對孩子的急躁行為時,首先要向孩子表達理解,讓他知道自己被理解及接納,家長可以耐心引導:「我知道你現在很心急,但我們可以一起慢慢處理這件事情。」這樣的表達不僅能讓孩子感到被支持,還能示範冷靜應對困難。
玩遊戲學習控制自己
遊戲是幫助孩子學習自我控制的有效途徑,Eddie建議家長通過有目標的遊戲活動,幫助孩子從中學習控制自己的衝動。例如,透過仿圖砌積木、限時速疊杯或棋類遊戲等,孩子可以練習在行動前先停下來思考合適的完成方法。這些遊戲能鍛鍊孩子的專注力和耐心,家長在遊戲過程中宜及時具體地讚賞孩子的良好行為,如當孩子表現出專注力、遇到困難仍能堅持下去時,家長應即時給予鼓勵。這不但能提高孩子重複良好行為的動機,還能幫助他們將這些技能應用到日常生活中。
幫助孩子調節覺醒狀態 由情緒亢奮回復理智
孩子的覺醒狀態與他們的衝動行為息息相關,Eddie指出當孩子過於興奮或激動時,其實是處於覺醒度過高的狀態時,行為往往會變得更加衝動。家長可以透過一些方法幫助孩子調節情緒,讓他們恢復到一個較為平衡的覺醒狀態。例如,當孩子在公園玩耍後情緒亢奮,無法安靜地坐下來做功課時,家長可以讓他們通過吸管喝水、吃煙韌食物、緊握拳頭或進行深呼吸等方式來幫助孩子冷靜下來。這些簡單的活動有助於讓孩子的身心放鬆,回歸到更為理智的狀態。
安排日常活動 促進情緒管理
在日常生活中提供滿足孩子感覺或情緒需要的活動,對於提升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也至關重要。家長可以為孩子提供機會進行多樣的感知活動和運動,保持動靜結合的生活節奏。例如,早上可以安排一些戶外活動來促進身體活動,而晚上則進行較為安靜的親子交流。這樣的安排不僅能促進孩子的專注力,還能幫助他們更好地管理情緒。
三個方面入手助孩子改善衝動行為
總結來說,孩子的衝動和過動行為可以通過正確的引導和策略去改善。Eddie建議家長在應從三個方面入手。首先,個人方面,家長應該在適當的時候直接教授孩子自我控制的技巧,提升他們的執行功能和自我管理能力。其次,環境方面,營造一個整齊、安靜且簡潔的家庭環境,並提供正面的家長支持,以及加強學校和家庭之間的配合和溝通,對於調節孩子的情緒和行為非常重要。最後,在活動方面,家長應根據孩子的能力安排適合的活動,並通過適當的獎勵和鼓勵來促進孩子的參與和學習。把活動的步驟拆細,設立合理的期望,加上適時的獎勵和讚賞,以及安排合理的調節小息(movement brea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