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管局 3 年錄 2452 宗暴力事故 逾半涉身體傷害 僅 98 宗檢控 稱從設施、培訓等保障員工安全|Yahoo
【Yahoo 新聞報道】醫療機構內,病人與醫護人員間的衝突時有發生,部分情況下甚至會出現暴力個案。醫管局於多年前已成立「工作間暴力小組」,預防及應對暴力事故。於 2021 年至 2023 年,醫管局共統計到 2,452 宗工作間暴力個案,當中逾半涉及工傷,即涉及身體傷害。而 2021 - 22 至 2023 - 24 年度間,共有 98 宗經《醫管局附例》的檢控個案,其中 79 宗被定罪。
工作間暴力小組主席林成傑表示,檢控率低包括多個原因,包括病人的精神狀態,受襲員工不欲提告等,認為需尊重前線同事意願,但重申對工作間暴力「零容忍」。至於暴力發生的原因,包括輪候時間、處方藥物的安排等等。小組亦提到,近年已推行不同的新措施,如在護士站安裝求助呼叫器、向員工提供預防性心理支援等,新落成的醫院在設計上亦會考慮到保障員工,例如在求診間設立多於一個出入口。
暴力包括身體傷害、言語恐嚇等
根據醫管局提供數字,於 2021 年至 2023 年間,工作間的暴力個案分別為 831 宗、745 宗及 876 宗,當中逾半涉及工傷。林成傑解釋,工作間暴力包括身體傷害、言語恐嚇及威嚇行為,主要發生原因是病人的期望落差,例如在輪候時間、治療方案、處方藥物及轉介安排等有爭議。
較高風險的部門則為內科及老人科、精神科及急症室,涉及的員工類別主要為護士、醫生及負責臨床服務的醫護支援人員。
「可能同事不想追究」
目前若發生暴力事故,大部分個案會由部門自行處理,若較嚴重的個案,則轉交警方,或由醫管局以《醫管局附例》跟進,根據《附例》,首次被定罪者可被罰款 2,000 元,再度定罪除罰款外,可處監禁一個月。而 2021 - 22 至 2023 - 24 年度間,共有 98 宗檢控個案,其中 79 宗被定罪。
被問到檢控數字是否過低,及《附例》的罰則是否過輕,林成傑認為,決定檢控與否涉及多項因素,例如病人的精神狀態,「可能病人是因為藥物、酒精而襲擊」、「去到提告有很多因素,例如法律部的意見、當時的環境等」。他又提到,「可能同事不想追究」,指一些醫護在事件後願意和解,應尊重同事的意見,但若涉及明顯的刑事成分,情況嚴重的話,會交由警方處理。
事故數字與 10 年前相若
林成傑表示,醫管局已向員工提供應對暴力事故的網上課程,亦會定期進行模擬演習,設置保安設備等。他又提到,由於不少衝突與輪候有關,已改善求診等候區的環境,及利用如「HA GO」應用程式,改善資訊發布和市民輪候取藥的體驗等。
翻查過往資料,2014 至 2016 年間,包括肢體襲擊在內的暴力事故,分別為 944 宗、793 宗及 866 宗,與近年相若。工作間暴力小組已運作至少 10 年,被問到近年有否推出新措施,或檢討過往措施成效,醫管局指近年已推行「預防性心理支援」,如新界西聯網今年便開始安排前線員工分享討論,「預防」可能發生的暴力事件;亦已改善支援設施,例如在診症室多設一個出入口,在護士站等安裝求助呼叫器等。
視乎個別個案提改善措施
新界西聯網工作間暴力項目主任董梓光提到,會檢視個別的個案,提出不同的改善措施,舉例指曾有病人因醫護按下求助器的響聲後,反而受刺激而施襲,檢討後已把響聲設置為診症室外才會聽到。
董梓光亦同意,醫患衝突不一定只是一方責任,「病人都不是隨便揑造原因(襲擊)」,認為有時醫護在演繹說法時也有不妥之處,因此提供給員工的訓練,也會包括溝通技巧,「是不是可以柔和一點,迂迴一點。」
林成傑則重申,「零容忍」的意思,並不是「一宗都不能出現」,而是會認真審視每一宗個案的發生原因,「每件事,都想知道為甚麼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