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髮故事:一位長者抑鬱症的療癒之路
作者: 香港心理衞生會教育及預防小組委員會委員
精神科專科醫生 黃璐璐醫生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何太和朋友來到診所看診。年輕時,她以精明能幹聞名,熱衷於幫丈夫經營生意,但隨著年齡增長,家中的生意結束,丈夫及朋友相繼離世,兒子移民,生活的色彩漸漸淡去。
雖然兒子每隔幾天會視像通話,並每年回來幾次,但忙碌的生活讓他無法真正理解母親的感受。何太感到無助,曾經的興趣也變得索然無味。即使周圍有美麗的事物,她的心中卻充滿空虛與悲傷。隨著時間推移,她的身體出現各種疼痛,記憶力也大不如前,經常躺在床上不願出門,最終被診斷為抑鬱症。
在朋友的支持和精神科的治療下,何太逐漸康復,開始參加社交活動,如飲茶和做義工,重新享受生活。
長者抑鬱症常被忽視,許多人認為這只是年紀大的「正常」情緒及身體變化。實際上,這是一種需要關注的心理健康問題。長者的抑鬱症狀可能包括持續的悲傷、注意力不集中、記憶減退、失去興趣、食慾不振、失眠及身體疼痛,嚴重者甚至有自殺傾向。有些長者即使沒有明顯的外部刺激,也可能會患上抑鬱症,這可能與身體疾病如甲狀腺功能異常或腦血管疾病有關。
抑鬱症患者的腦部神經傳遞物質失衡,病發後並非「睇開一點」便能痊癒。約有五至六成長者在服用抗抑鬱藥後病情會改善,醫生也能找到合適的處方來幫助患者控制病情。此外,傾談和心理治療能有效減輕抑鬱和焦慮的症狀。社會上也有許多長者中心提供支持,幫助長者面對生活困難,減少情緒影響。面臨情緒困擾的長者可主動尋求社工的協助。
筆者在工作中遇到許多長者,面臨各種生活挑戰,如喪親、獨居、新冠疫情、子女移民及身體疾病等。根據本地數據,預計到2025年,香港將有140萬老年人口,其中13%為獨居長者。約7%的長者患有抑鬱症,另外一成可能有認知功能障礙,俗稱老人癡呆症。可見,香港居家安老的挑戰仍然艱巨,社會需要提供更多支持與關懷。
即將到來的2024年11月17日是香港「長者日」,旨在表彰和關懷社會中的長者。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中,我們不應忘記那些需要理解和陪伴的銀髮族。如果身邊有長者面臨情緒困擾,不妨多花些時間傾聽,或許你的關心能幫助他們重新找到生命的希望與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