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救援隊前赴緬甸 李家超及多名官員將到機場送行
特區政府派出保安局、消防處、入境處和醫管局人員組成的救援隊前往緬甸,協助地震災區的搜救工作。
行政長官李家超、保安局局長鄧炳強、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及消防處處長楊恩健下午將到機場送行。
特區政府派出保安局、消防處、入境處和醫管局人員組成的救援隊前往緬甸,協助地震災區的搜救工作。
行政長官李家超、保安局局長鄧炳強、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及消防處處長楊恩健下午將到機場送行。
【Now新聞台】警務處處長蕭澤頤任期即將屆滿,指自己30多年警務生涯中,其中一段最難忘的回憶是2019年反修例事件,又稱作為警隊的一分子,自己感到很自豪。蕭澤頤加入警隊36年,曾在不同的警區及崗位任職,他原定在2023年退休,後來獲延任至下月一日。卸任在即,他認為2019年反修例事件最令他印象深刻,一方面感謝當時的警隊同事以及他們的家人,一方面亦希望曾犯罪的年輕人可以在社會獲得更多機會。警務處處長蕭澤頤:「當他承擔了法律責任,而他又感到後悔,我們是否應該給予他機會,包括若他之前是在讀書、繼續他的學業,或他之前是在工作的如何可以給他機會復業?大家其實是同一個方向,都是希望社會好、希望年輕人好,若你不給機會他們,到最終的輸家是誰,不單止是那些小朋友或是他的家人,是整個社會都會輸。」反修例事件後,警方多管齊下,與不同的持份者一同針對性加強年輕人守法意識。蕭澤頤指措施成效顯著,年輕人犯嚴重毒品罪行的跌輻明顯,對警隊表現的看法亦提升了37.9%,證明警隊的努力沒有白費,又稱自己退休後,應該會很不捨得同事。蕭澤頤:「其實總有一天要退下來,我都希望警隊繼續努力下去,所有同事都努力下去,能夠清晰告訴香
緬甸領導人敏昂萊在首都內比都一間醫院,慰問中國雲南救援醫療隊成員,並感謝醫療隊在震後第一時間到緬甸救援。 雲南救援醫療隊37名成員昨日攜帶全功能生命探測儀、地震預警系統、便攜式衛星電話、無人機等救援物資,趕赴緬甸震區,今早會同當地救援力量,在內比都一間醫院的倒塌樓層下,救出一名被困近40小時的長者,是醫療隊抵達災區後救出的首名災民。 另外,雲南下午安排包機從昆明飛往緬甸仰光的受災地區,緊急運送共約7.3噸生活及救援物資,包括衣服、藥物、方便麵及帳篷等,支持地震救災工作。
保安局表示,特區救援隊剛抵達緬甸地震災區曼德勒,立即與中國救援隊會合,聽取國家隊對當地災情的簡介。沿途見到不少房屋倒塌,災民在空地搭建臨時帳篷。 特區救援隊隨後與國家隊分工,整裝待發往不同災區展開搜救,並會在國家隊旁紮營,設置行動基地。
中國救援隊再在緬甸地震災區救出倖存者。 央視報道,湖南岳麓藍天救援隊透過生命探測器,當地上午9時半在曼德勒佛學禮堂發現一名被困者仍有生命體徵,之後與當地消防隊合作商討救援方案,開展破拆營救,成功將倖存者救出。 岳麓藍天救援隊第一批5名隊員昨日攜同設備,從長沙出發趕赴曼德勒災區,第二批9名隊員今日亦會抵達緬甸參與抗震救災。 中國救援醫療隊清晨亦在內比都救出一名被困近40小時的長者。 緬甸中部在過去星期五發生的7.7級地震,至今造成大約1700人死亡、3400人受傷、300人失蹤。
保安局表示,到緬甸協助地震救援的特區救援隊,預計今早稍後到達重災區曼德勒。 保安局在社交網頁表示,特區救援隊昨日抵達緬甸首都內比都後,在緬甸國家疾控中心短暫休整,並與中國駐緬甸大使館外交官見面。原計劃在當地即時展開勘查工作,後來緬甸當局指派救援隊改往另一重災區曼德勒,救援隊連夜動身啟程,晚上因應路面宵禁情況需要暫停前行。
【Now新聞台】警務處處長蕭澤頤任期即將屆滿,指自己30多年警務生涯中,其中一段最難忘的回憶是2019年反修例事件。 警務處處長蕭澤頤:「(同事)遇強愈強,挑戰愈大他們便更加齊心去處理這件事件,同一時間當然他們的壓力都非常大,因為他們在外處理抗暴之餘,同一時間,他們的家人都受到很大壓力,甚至是受到一些襲擊,我亦衷心感謝同事以及他們的家人。」蕭澤頤原定在2023年退休,後來獲延任至今年四月一日。據了解,現任副處長周一鳴會接任處長一職。#要聞
中國救援力量在緬甸地震災區一再救出幾名被困人員。 當地上午7點15分左右,中國救援隊在重災區曼德勒市天空公寓的廢墟中,救出被埋超過65小時的一名29歲女子,她獲救時生命體徵良好。當地清晨5時半過後,中國救援隊與浙江省公羊會旗下救援隊合作,在同一地點救出一名被困超過60小時的幼童,孩子當時生命體徵良好。 稍早時在當地6時20分左右,中國救援力量在現場救出一名孕婦,她被埋亦超過60小時,獲救時生命體徵良好。另外,中國救援隊於當地午夜過後,在曼德勒的長城飯店搜救點,救出一名被困近60小時的女子,她的生命體徵亦良好,是中國救援隊在曼德勒救出的第一名倖存者。 中國政府向緬甸提供的首批救災援助物資,從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啟運。應緬甸政府請求,中方決定向緬方提供一億元人民幣緊急援助,首批物資包括帳篷、毛毯、急救包等。
為響應和支持第10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消防處將於下月13日在將軍澳消防及救護學院舉行開放日,入場券今日起接受申請。有興趣的市民今日起至下月2日可透過消防處流動應用程式申請二維碼入場券,每人最多可申請4張。電腦抽籤結果將於下月3日經消防處流動應用程式通知中籤者。 開放日的參觀時間為上午9時至下午5時,市民須憑票入場。開放日節目包括介紹消防處在維護國家安全領域的工作、消防及救護車輛巡遊、滅火及救援示範、訓練設施展覽、裝備和特別車輛展示、防火安全教育展覽、攤位遊戲、投考體驗區和消防工作犬示範。屆時消防及救護教育中心暨博物館亦會開放予市民參觀。
一名50歲男子昨日在中環德己立街1號對開懷疑暈倒,送院後證實死亡。事發翌日有網民對男子最終不治感到遺憾,又說其妹妹當時在場與另一對情侶,一同陪伴和協助暈倒的男子,「希望呢位先生臨走前都感受到陌生人嘅愛啦」。不少留言都大讚發帖網民的妹妹有愛和勇敢,祝福她「好人一生平安」。 ▼發帖者分享事件及網民留言回應▼
緬甸大地震後,災場前後對照的衞星圖片陸續曝光,其中美國太空技術公司 Masar Technologies 旗下資訊分享項目 Maxar's Open Data Program 日前發佈了一批圖片,見證地震的破壞程度。這批圖片所屬位置包括伊洛瓦底江大橋、曼德勒及實皆,所見之處,滿目瘡痍。
【on.cc東網專訊】藍田有人上吊。今晨(30日)9時16分,執法部門接報指,啟田道59號一單位一名姓李(55歲)男子與同事失聯,懷疑在單位內暈倒。救援人員趕至現場,發現事主以毛巾上吊,立即將其解下,當場證實死亡。警員於現場沒有檢獲遺書,輕生原因有待調查。
【on.cc東網專訊】高級警司周毅剛被指於去年7月至11月,在灣仔警察總部內兩度非禮一名女子。他被落案起訴兩項非禮罪。案件今日(31日)在東區裁判法院再提訊。控方新增一項非禮罪,周毅剛之後答辯,否認全部3罪。法庭排期6月27日下午進行審前覆核。被告申請候訊期間短
已被停職的高級警司周毅剛被指在去年7至11月期間,3度在灣仔警察總部內非禮一名女子,原本被控2項非禮罪,案件今(31日)在東區裁判法院再訊時,他再被加控一項非禮罪,涉嫌在去年11月1日,在警察總部總務室內非禮女子。被告否認全部3罪。裁判官拒絕被告申請更改保釋條離港,被告續以原有條件保釋至6月27日作審前覆核。
警方昨日(29日)接獲一名男子報案,指他和母親於深水埗區內餐廳用膳期間,其擺放在餐廳外的電動輪椅懷疑被偷。深水埗分區特遣隊人員立即展開深入調查及翻查閉路電視,迅速鎖定該名疑犯,並於今日中午在醫局街以涉嫌「盜竊」拘捕一名68歲本地男子,行動中亦起回被盜去的電動輪椅。 被捕人現正被扣留調查,案件由深水埗警區刑事調查隊
「我們會在拉什莫爾山(美國總統山)上看到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臉嗎?」美國內政部部長伯格姆上周六(29 日)被問到這個問題時表示,他「當然」相信有足夠空間容納特朗普的臉。
【on.cc東網專訊】今日(31日)早上11時46分,沙田水廠街1號沙田污水處理廠職員報案,指一名年約50歲男工人意外墮進一個約5米深水缸內。消防接報到場,由在場工友合力協助下將事主救起,他當時仍然清醒,由救護車送往威爾斯親王醫院治理,意外原因有待相關部門調查。
泰國傳媒報道,當地警方拘捕4名中國男子,涉嫌非法進入在地震中倒塌大樓取走多份文件。報道引述曼谷警察副總長指,日前接獲舉報,指4名男子進入倒塌的審計大樓現場搜尋文件。警方調查後在附近發現一名中國男子,他自稱是項目的負責人。初步調查指,4名中國男子聲稱是取回文件,向保險公司索償。據稱,文件存放於停車場一個貨櫃內,貨櫃是公司的臨時辦事處,4人都有合法工作許可,是工程承包商的員工。泰國警方扣查32份文件,將進一步調查文件是否與大樓倒塌有關。4名中國男子暫時獲釋,警方計劃以違反災害防災減災法控告他們。 (ST)#曼谷地震
今日(30日)早上8時18分,筲箕灣東濤苑曉濤閣一名女子墮樓,倒地昏迷,保安員發現報警。救護員接報到場,將52歲女事主送往東區醫院搶救,惜終告不治。 現場消息稱,女事主有精神病紀錄,警方經調查後,相信她從單位客廳的窗戶躍下。事發時女死者的母親正在睡房睡覺,事後始知女兒墮樓輕生,事後協助警方調查。
刷單騙案並非新手法,但依然有人中招。警方表示,本月一名35歲本地女子,突然被拉入WhatsApp群組做刷單任務,聲稱只要到直播間點讚,即可賺取佣金。受害人在完成「任務」後成功賺到數百元佣金,騙徒隨即誘騙她以入錢方式取代點讚,以換取更高佣金。當受害人要求取回本金和佣金時,騙徒便以不同藉口指令受害人繼續交錢。最終,受害人在
前立法會議員林卓廷,被控披露「721 事件」當晚帶隊搜查南邊圍的警司游乃強,受廉署調查一案,終審法院將在 4 月 1 日(周二)宣布裁決。案件在今年 2 月完成聆訊,距今不足 2 個月。本案林卓廷在原審罪成,其後上訴得直、撤銷定罪;律政司不服,向終院提出終極上訴。案件由終院首席法官張舉能,常任法官李義、霍兆剛、林文瀚,及海外非常任法官歐頌律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