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文芔遊歷70國回到起點 租唐樓開店連繫港人與世界

旅人霍文芔
旅人霍文芔

【本文獲《新報人》授權轉載,原文連結

「如果用一個形容詞形容我,我會形容我係一個任性嘅人。」霍文芔(Sonya)笑著說道。她的任性,不僅體現在對旅行的熱愛——至今已踏足超過 70 個國家,更在於她敢於在疫情期間毅然開餐廳,在疫後市道低迷時租下整棟唐樓經營咖啡店、書店和活動空間,讓大家知道香港可以好好過生活。她形容決定是「極度唔理智」。儘管明知這是個不理智的行為,她依然堅定地說:「我希望我可以一世任性。」

失戀開啟探索旅程 聆聽世界的故事

走進 Sonya 的餐廳,你可能感受猶如置身於中東,牆上有色彩繽紛的掛氈、特色的吊燈和搜羅自不同國家的擺設;打開餐牌,菜色有土耳其早餐、伊朗燉羊和四川麻辣醬等,這些特色都與 Sonya 成長經歷有關。她在大學主修中國研究,曾是兩岸政治記者、空姐和人道工作者等,後來成為全職旅人,與朋友成立旅行社「輕背包」。近年回到旅遊起點——香港,經營餐廳和咖啡店,除了提供各地料理和咖啡外,更不時舉辦講座、讀書會或香港本地遊等活動,希望藉此宣揚「香港都真係好多嘢玩」的理念。

Sonya 笑言當全職旅人契機是因為失戀。她當年因想全心投入人道工作,辭去了空姐工作。怎料因政策限制,她無法到內地繼續人道工作。「我份(空姐)工又辭咗,當時嗰半年我又失戀,我覺得咁不如俾自己一個出走嘅契機,咁就去咗半年。」在這半年的出走之旅中,Sonya 發現自己愛上了這種「生活在旅途上」的模式,便決定繼續去更多地方探索。

Sonya 直言自己與許多剛畢業就成為全職旅人的人不同,她是工作了好幾年後才開始全職旅行,而這些工作經驗已塑造了她對世界的看法,令她探索這個世界的體會更為深刻。她舉例自己的人道工作經驗令她喜歡了解不同地方的人道議題,如曾經前往伊朗去聆聽當地阿富汗難民的故事。

曾任記者的 Sonya 熱衷於在旅途中進行訪問,了解和記錄當地人的生活。(梁家俊攝)
曾任記者的 Sonya 熱衷於在旅途中進行訪問,了解和記錄當地人的生活。(梁家俊攝)

「我覺得旅行嘅意義就係去睇呢個世界嘅人點樣去生活、點樣去生存。」對於 Sonya而言,旅行就是一種不斷尋找人生意義的過程,她相信聆聽不同故事、觀察和體驗不同人的生活後,能夠慢慢找到自己與這個世界的步伐和連結。

Sonya 在餐廳舉辦義賣籌款,支援土耳其地震後,居住在當地的敘利亞難民購買糧食和日用品,又親自到災區將物資交到災民手上。(受訪者提供)
Sonya 在餐廳舉辦義賣籌款,支援土耳其地震後,居住在當地的敘利亞難民購買糧食和日用品,又親自到災區將物資交到災民手上。(受訪者提供)

移民潮下決心留港 踏上另類旅程

Sonya 坦言自己本身不太喜歡香港,「覺得香港人多車多,又嘈又好煩。」甚至在旅行時遇到的外國人說很喜歡香港時,她更是內心不解:「(香港)究竟有咩咁特別呢?」直至社會運動之後,才讓 Sonya 開始對香港改觀,她感嘆:「其實香港好正㗎,原來香港人之間係可以大家互相幫助得咁勁。」

2020 年疫情爆發,各地封關,Sonya 被迫困在香港,連本身經營的旅行社也要停業。Sonya 當時碰巧有機會去了南蘇丹做前線工作,並發現自己仍熱愛人道救援工作,於是她計劃於 2021 年重回前線。正當 Sonya 準備應徵時,她望著身邊的朋友因社會事件而移民或被捕,她感到氣憤和不甘心:「點解係我哋走呢?」於是她決定留港。

留港後,Sonya 又要為找工作煩惱。她本考慮重返非牟利機構,但一向做慣災區前線工作的她,不願留在香港辦公室充當後勤;她又考慮過重返新聞業,但隨著幾家媒體倒閉,她也不願與新入行和失業的記者爭飯碗,最終放棄了此想法。Sonya 最終決定嘗試新領域——飲食業。她曾應徵米線店廚房助理但失敗,隨後去到朋友的薄餅店工作。雖然一路的過程辛苦,但她因學習到新事物而感到快樂。Sonya 笑言,正因疫情期間的種種嘗試,才能令她「有個契機跳出自己嘅舒適圈」。

咖啡師 Jack(右)表示自己經常受到 Sonya 的創意啟發,在研究新菜單時跳出框框思考。(張美欣攝)
咖啡師 Jack(右)表示自己經常受到 Sonya 的創意啟發,在研究新菜單時跳出框框思考。(張美欣攝)

圍爐取暖的空間 以活動連結港人與世界

Sonya 決定留港後,更加在 2021 年疫情時,與男友林輝在深水埗開設了旅行主題餐廳,主打各地料理,包括土耳其早餐、希臘沙律和墨西哥餡餅等。透過食物,讓顧客在餐廳體驗到去不同國家旅遊的感覺,如同餐廳社交媒體主頁所說「從深水埗出發,自世界回來」。

餐廳 Lonely Paisley 的入口處擺放了各式旅遊書籍。(梁家俊攝)
餐廳 Lonely Paisley 的入口處擺放了各式旅遊書籍。(梁家俊攝)

Sonya 回憶起剛剛開餐廳時,因當時社會氣氛沉重,有客人會在聊天時不禁落淚。她便開始思考如何令大家生活得更好,於是便決定令餐廳成為「圍爐取暖」的地方,讓大家可以在困難環境中找到支持和連結。Sonya 還舉辦香港本地遊,帶參加者重新認識香港。

餐廳中的擺設如枱、地氈等都是 Sonya 在旅途中購買回來的。(梁家俊攝)
餐廳中的擺設如枱、地氈等都是 Sonya 在旅途中購買回來的。(梁家俊攝)

去年 3 月,Sonya 更與男友林輝做了令人咋舌的決定--租下一整棟唐樓經營咖啡店和書店,定時會舉辦講座、讀書會等不同活動,主題涵蓋旅遊、國際政治關係等,Sonya 說希望藉此連結香港人與世界。她亦會構思較生活化的活動,直言:「(啲活動)下下咁 hardcore(硬),啲人未必會參加。」所以她連續三年舉辦 Kitchen Away From Home活動,邀請居住在香港的各地難民來餐廳下廚,烹飪家鄉美食,並分享自己的故事。

Sonya 的咖啡店「渴喝」每月會舉辦一場「旅人地攤」活動,招募旅人攤主分享自己故事。(受訪者提供)
Sonya 的咖啡店「渴喝」每月會舉辦一場「旅人地攤」活動,招募旅人攤主分享自己故事。(受訪者提供)

Sonya 強調,無論是開餐廳還是咖啡店,初心都是想提供一個空間,透過不同活動令客人可以做自己開心的事,讓大家覺得「喺香港依然可以生活好好嘅。」

Sonya 租的唐樓望出去,是深水埗舊區。她表示在店舖會舉辦不同的活動,讓大家體驗更多的快樂和能量。(梁家俊攝)
Sonya 租的唐樓望出去,是深水埗舊區。她表示在店舖會舉辦不同的活動,讓大家體驗更多的快樂和能量。(梁家俊攝)

前路未明 專注走好每一步

疫後香港經濟市道低迷,Sonya 形容餐廳如同「瞓左係 ICU 好耐」。自開關後餐廳生意並不理想,她亦掙扎良久,思考是否要為自己的餐廳親手「拔喉」,抑或救多一次會出到院?Sonya 認為,既然選擇在很窮的時候「狠狠地去做啲嘢」,便應用心走好每一步,於是會格外珍惜現在的成果,也不想輕易放棄。

面對未來各種的未知數,Sonya 形容經營餐廳和咖啡店如駕駛一輛車,即使未知要駛去哪裡,但目前仍會做好司機的角色,接載更多人上車和下車,去看看這個世界。

餐廳內所有的壁畫是由一位巴基斯坦及香港混血的女藝術家 Radanisa 所設計和繪畫。(梁家俊攝)
餐廳內所有的壁畫是由一位巴基斯坦及香港混血的女藝術家 Radanisa 所設計和繪畫。(梁家俊攝)

指導老師:林穎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