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研發用糞便樣本診斷自閉症 靈敏度逾九成 改善腸道可舒緩兒童自閉症狀

中大醫學院研發新腸道微生物自閉診斷工具,預計六個月後正式推出
中大醫學院研發新腸道微生物自閉診斷工具,預計六個月後正式推出

據研究,香港及內地每 375人就有 1 名自閉症兒童,而多數患者要等到 3 歲或以後才被確診。中大醫學院最新研究發現,可以利用腸道微生物診斷自閉症,小孩早至 1 歲已經可以透過糞便樣本評估自閉症風險,待臨床測試後,預計六個月後正式推出。研究亦發現,改善腸道可舒緩自閉症兒童焦慮症狀。

新工具靈敏度逾 9 成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今日(11日)向媒體展示,其團隊新研發的一款由 31 種「腸道微生物標誌物」組合而成的自閉症檢測工具,為非入侵性的精準診斷方式。家長只要為兒童採集糞便樣本再送往化驗,便可以在七日內獲得患上自閉症的風險評估。

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助理教授黃永昊醫生解釋,自閉症診斷以往要依靠兒科醫生、精神科醫生或臨床心理學家驗證的問卷及評估,但公立醫院的診斷輪候時間可能要「以年計算」,會延遲治療。而家長如今只要在家中利用新診斷工具,就可以免去漫長的診症輪候時間,提早讓小朋友接受治療。

團隊在過去三年間,研究 1627 名 1 至 13 歲患有自閉症及沒有自閉症兒童,已證實新診斷工具有 94% 機會(又即靈敏度)能在患有自閉症的兒童中預測其確診症狀。但中大醫學院裘槎醫學科學教授黃秀娟補充,因為初生嬰兒的腸道仍有不穩定性,建議待兒童滿一歲作檢測會更準確。

中大醫學院研究團隊今日向傳媒展示新診斷工具。
中大醫學院研究團隊今日向傳媒展示新診斷工具。

發現改善腸道可舒緩自閉症狀 或成治療新方案

香港目前並沒有針對自閉症焦慮症狀的治療,令家長感到「頭痕」。而中大醫學院另一項先導臨床研究發現,自閉症兒童的腸道生物結構較其他兒童缺乏一種名為 γ-胺基丁酸(又稱 GABA)的壓抑性神經傳遞素生產,與「感官過敏」及焦慮症狀有密切關聯。

黃醫生舉例,自閉症兒童容易因為風筒、洗衣機及吸塵機造成的噪音,甚至是對特定食物的排斥感,而產生情緒波動。他指,自閉症兒童的過敏反應及焦慮可歸咎多個原因,而過去文獻及研究已證實缺乏 γ-胺基丁酸是其一關鍵。

其團隊早前研發一種增強 γ-胺基丁酸的微生態配方「SCM06」,並向 30 名 4 至 11 歲自閉症兒童提供 12 星期的療程。結果顯示,服用配方兒童的感官敏感及焦慮症狀下降達 15 至 20%,更有患者的功能性腹痛得到舒緩效果,沒有不良反應。而該益生菌配方是為無色無味的粉狀沖劑,可以混入果汁飲用。

中大醫學院卓敏內科及藥物治療學講座教授陳家亮指,「腸道是人體的第二個大腦」,而糞便當中含有多個訊息,可以預測不同疾病的風險。他盼望調節腸道能成為治療自閉症的新方案,助家長為兒童解決情緒問題。

黃秀娟教授指,診斷工具適用於不同年齡及性別的兒童,而且能更快速及精準預測患上自閉症風險。
黃秀娟教授指,診斷工具適用於不同年齡及性別的兒童,而且能更快速及精準預測患上自閉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