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七名產後媽媽一人抑鬱 醫生籲勿因哺乳抗拒藥物治療 家人應留意情緒變化|Yahoo

平均每七名產後媽媽,便有一名有產後抑鬱。(Getty)
平均每七名產後媽媽,便有一名有產後抑鬱。(Getty)

產後抑鬱其實比想像中普遍,在網上的「媽媽 group」,如何對抗抑鬱是常見話題。中文大學名譽臨床副教授、精神科專科醫生鍾維壽接受《Yahoo 新聞》訪問時便表示,平均每七名產後媽媽,便有一名有產後抑鬱,而發展出妄想等思覺失調症狀的案例,大約是千分之一。鍾維壽又指,造成產後抑鬱的成因,除了荷爾蒙變化外,欠缺家人支持、照顧嬰兒的壓力等都是原因。

對於產後媽媽或因擔心影響哺乳而抗拒藥物,鍾維壽稱藥物可以即時解決某些引致抑鬱的症狀,如失眠等,而且部分藥物,如血清素對母乳的影響甚少,建議不要因此而拒絕服藥,以免陷入抑鬱致無法照顧嬰兒,再加深抑鬱的惡性循環。

三分一婦女產後有情緒波動

鍾維壽解釋,產後抑鬱有多種不同成因,「不是單一荷爾蒙因素,有遺傳因素、心理壓力,適應母親角色的困難,家人間的關係等。」他形容,產後抑鬱與一般的抑鬱症有所不同,而由於成因多樣,「不能太快,盲目地跳到結論。」

生理狀況上,鍾維壽指,女性產後黃體素、女性荷爾蒙會驟降,餵哺母乳亦會刺激分咇催產素,這些變化都能影響情緒。他續指,其實三分一的產後婦女都會有情緒波動,「但很多人都能度過」,不過若遇上身邊家人給予了壓力,或是因一些較傳統的想法而困擾,例如認為餵哺母乳不順利是母親過錯等,便容易令情緒加深。

鍾維壽說,每 7 名產後婦女,便有一名會患上產後抑鬱,但輕重程度各有不同,大約每 1000 名母親,才會有一名出現思覺失調的症狀,例如脾氣很暴躁,「過了火位,就響起警號,或有些想法遠離了現實,出現妄想。」

不少曾患產後抑鬱的女士,都會對家人有所抱怨,認為獲得的支援和諒解不足。鍾維壽便認為,大部分嚴重產後抑鬱的女士,「(情緒)都不會突然而來,即是昨天還好端端的,隔天便爆發……當抑鬱令她灰暗到一個極端情況,通常都是慢慢醞釀而成。」

籲家人多留意產後媽媽情緒

他建議,家人要多觀察產後媽媽的狀況,「分娩後較以前緊張了,或睡不到,過分自責,有很多顧慮,便要留意。」若媽媽在之前已有情緒病史,便要更加注意,「當普通人都會有荷爾蒙變化,普通人都會因為哺乳睡眠不足,有情緒病史的話便更高危。」

至於可以介入的部分,鍾維壽說除藥物以外,亦可以使用心理治療,「有時可能是媽媽有錯誤的觀念,例如嬰兒不願吃奶,她可能會太自責,這些概念便要調整。」他也提到一些更簡單的做法,例如找人幫忙照顧嬰兒,讓媽媽可以休息。

可選用對母乳影響較低藥物

而藥物則是更直接的介入方式,他表示有些引致抑鬱的成因,在發現時便可以先用藥物解決,「比如說無法入睡,便可以服藥處理」、「最重要的是,不要影響她為人母的能力,否則可能會出現惡性循環。」若抑鬱情況嚴重,亦能處方抗抑鬱的藥物。

鍾維壽指,不少母親都會擔心服藥後,會影響餵哺母乳,他同意藥物的確會有所影響,但表示有一些對母乳影響低的藥物,「例如血清素情緒藥,對母乳的影響便很少。」他建議,母親們不要因為擔心哺乳而拒絕服藥,若抑鬱情況嚴重,應接受以藥物解決,否則只會更影響照顧嬰兒的狀態。

中文大學名譽臨床副教授、精神科專科醫生鍾維壽
中文大學名譽臨床副教授、精神科專科醫生鍾維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