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腦退化易引發精神健康問題 疫情加劇情緒困擾 家人須留意五大疾病症狀

長者常見精神問題包括思覺失調、妄想、幻覺、幻聽、睡眠問題等。
長者常見精神問題包括思覺失調、妄想、幻覺、幻聽、睡眠問題等。

「你有壓力,我有壓力。」生活的煩惱,加上長達三年多疫情,精神健康問題一直惹起關注,尤期長者不但要面對疫症壓力,加上與老年相關由腦退化引發的精神科疾病,更是困擾不少人。精神科專科醫生歐陽國樑接受《Yahoo 新聞》訪問指出,長者常見精神問題包括思覺失調、妄想、幻覺、幻聽、睡眠問題等。而世紀疫情也令長者容易患上焦慮症、強迫症等,「長者如果無好好復常,仲成日驚住中招,唔肯除低口罩,日常生活長時間受影響,有機會惡化至抑鬱症,甚至有自殺傾向,唔能夠忽視。」

長者種種奇怪行為,原來可以是由年老的腦部退化帶來的精神問題。
長者種種奇怪行為,原來可以是由年老的腦部退化帶來的精神問題。

「你係咪想毒死我」、「工人偷咗我啲錢」、「夜晚有個小朋友出嚟同我傾偈」,長者種種奇怪行為,總是令家人或照顧者感到匪疑所思,原來可以是由年老的腦部退化帶來的精神問題。歐陽國樑指出,因認知能力下降引發的精神科症狀是長者常見求診原因之一,包括思覺失調、妄想被迫害、幻聽與幻覺、日夜顛倒引致睡眠問題、無記性、表達及理解能力差等。

思覺失調常見症狀:

-思緒紊亂

-幻覺

-妄想

-言語、行為表達錯亂

-社交、工作能力下降

.

妄想症狀:

-懷疑家人在飯餸下毒

-被人下毒咒

-被外傭偷錢

-晚上有人潛入家中將自己抓走

-懷疑配偶有外遇

.

幻聽或幻覺症狀:

-聲稱有人潛入屋中

-聽到敲打聲

-與不存在的人傾偈

不少家人或照顧者對服食精神科藥物有誤解,沒有適時帶長者求診。
不少家人或照顧者對服食精神科藥物有誤解,沒有適時帶長者求診。

服食藥物可減輕症狀

歐陽國樑指出,長者因中度腦退化,因失智引起的精神科症狀很常見,但一般很難靠心理或行為治療改善,需用藥物減輕症狀,「因為係失智,所以好難同佢哋講道理,有啲家人以為攞證據出嚟解釋就得,但其實佢哋係理解唔到,好似因為唔記得咗,就以為自己畀人偷錢,屋企人無論點講佢哋都唔會明。」

但不少家人或照顧者對服食精神科藥物有誤解,沒有適時帶長者求診。歐陽國樑指出,症狀持續不但令照顧者筋疲力竭,長者也因為未能表達、不理解,導致情緒變差、發脾氣,雙方關係惡劣,生活質素下降,但其實若能及早求醫處理,適當藥物治療可改善症狀,常見如使用改善情緒症狀及幫助睡眠的藥物。

持續三年多的疫情,以至疫後復常步伐過慢也會影響長者的精神健康。歐陽國樑指出,疫情期間焦慮症及強迫症等情緒病患者增加,即使已步入復常,長者往往因恐懼而不敢放鬆,隨時導致情緒困擾加劇,「依家街上仲戴緊口罩都係以長者為主,好多依然唔多敢出街、晨運,仲好緊張消毒,好似見唔到盡頭咁,會產生好多壓力。」他指出,不少長者覺得自己免疫力差、新冠病毒依然死亡率高,因不知道幾時才可以安心出街而感到沮喪。

常見焦慮症症狀:

-心跳、心翳

-頭暈、頭痛

-手震

-不明原因腸胃不適

-持續緊張、不安

.

強迫症症狀:

-外出一定要戴上口罩

-過度嚴苛的家居清潔消毒

-每日洗手消毒數十次

長者如未能從疫症中走出來,不敢回復正常生活,長此下去,隨時令情緒困擾加劇。
長者如未能從疫症中走出來,不敢回復正常生活,長此下去,隨時令情緒困擾加劇。

長者能走出疫情至關重要

歐陽國樑表示,長者如未能從疫症中走出來,不敢回復正常生活,長此下去,隨時令情緒困擾加劇。他舉例曾有病人在沙士後未能走出對疫症的恐懼,導致二十年來也長期配戴口罩,變成強迫行為,他警告如忽視情緒症狀,有機會惡化至患上抑鬱症,甚至產生自殺傾向。

這類個案的治療,一般可透過藥物放鬆情緒,再透過心理及行為治療盡量讓病人安心,再逐步改善症狀。歐陽國樑建議長者由「細步」做起,例如嘗試在人較少時段多出門、參加風險較低的活動時嘗試除下口罩、逐步恢復定時出街晨運等。

要令長者克服恐懼,踏出復常第一步很重要,他建議家人可陪伴鼓勵,一旦長者仍堅持防疫做到足,家人亦要有耐性,慢慢勸說及支援,避免互相指責或嗌交,應互相尊重及溝通,有助長者走出疫情恐懼及壓力,重拾正常生活。

精神科專科醫生歐陽國樑
精神科專科醫生歐陽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