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國樑病逝︱生前曾患鱗狀細胞癌 專科醫生指死亡率極高 身體多個部位亦可發病

顏國樑前年出席TVB 55周年時聲線有變,後來自揭患上聲帶鱗狀細胞癌
顏國樑前年出席TVB 55周年時聲線有變,後來自揭患上聲帶鱗狀細胞癌

資深演員顏國樑日前因病逝世,享年 71 歲。顏國樑早年就曾在節目訪問透露,身患鱗狀細胞癌第三期並正接受化療。腫瘤科專科醫生表示,鱗狀細胞癌是一種組織病理學的癌症類型,源發位置可於身體不同器官,最常見在肺部(即肺癌),可能會擴散到縱膈淋巴結,壓迫控制聲帶的神經,導致聲音沙啞。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區兆基接受《Yahoo健康》專訪時指,鱗狀細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CC)是一種起源於內部器官黏膜或皮膚具有鱗狀分化的癌症,通常發生於肺部、消化系統及身體其他有黏膜的器官。鱗狀細胞癌一旦擴散,死亡率極高,以肺癌的鱗狀細胞癌為例,第一期的五年存活率約70%至90%,第二期50%至70%,第三期10%至40%,第四期為10%。

顏國樑曾演處境劇《香港81》演經紀
顏國樑曾演處境劇《香港81》演經紀

鱗狀細胞癌肇因眾多 戒煙限酒有效預防患癌

區兆基指,肺鱗狀細胞癌的已知主要原因是吸煙,其他已知原因包括紫外線照射(皮膚癌)、人類乳突病毒(頭頸癌、子宮頸癌)、進食熱食(食道癌)等,戒煙限酒、接種HPV疫苗及避免於紫外線下暴露等,都會是有效的預防方法。

區兆基稱,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上此癌症,但隨著女性吸煙率的增加,女性的發病率也在上升。過去幾十年中,隨著公共衛生政策的改進和吸煙率的下降,某些年齡段的發病率有所下降,但由於人口老齡化,總體發病人數仍然較高。

治療鱗狀細胞肺癌的方案,區兆基醫生指主要視乎癌細胞有否擴散:

  • 第一、二期:主要是手術,如果有高危因素,便會加上輔助化療及免疫治療。

  • 第三、四期:主要是放射治療、化療、標靶治療和免疫治療

常見副作用包括:

  • 放射治療:皮疹和疲勞

  • 化療:噁心、脫髮、疲勞和感染風險

  • 標靶治療:皮疹、腹瀉和肝功能異常

  • 免疫治療:皮疹、肺炎、腸道炎和心肌炎

非特定部位癌症 可見於身體多個部位

區醫生表示,皮膚鱗狀細胞癌最常見於暴露於陽光的皮膚部位,如臉部、耳朵、脖子、手背和手臂,亦會出現在口腔、食道、肺、膀胱和其他內部器官的黏膜上。鱗狀細胞癌有可能轉移到其他器官或位置,例如口腔鱗狀細胞癌可轉移到頸部淋巴結,肺部鱗狀細胞癌轉移到腦部或骨骼。以下為各部位源發鱗狀細胞癌的症狀和成因:

各部位源發鱗狀細胞癌的症狀和成因
各部位源發鱗狀細胞癌的症狀和成因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區兆基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區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