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字如見人|太白海鮮舫裏的香港文學:生死戀
疫情後停業數年的香港仔太白海鮮舫,定於 12 月 26 日復業。「海角皇宮」與「珍寶海鮮舫」先後被賣及沉沒消失,當年的珍寶王國,只有優雅的「太白」重生。
復生還陽的,還應有那段風騷文化歷史。裏面走過的人物,禁不住偷偷回望。
“We have not missed, you and I, we have not missed that many splendored things.”
《Love is a Many-Splendored Thing》
撰文:冼麗婷
在 1955 年公映的美國電影《Love is a Many-Splendored Thing》(生死戀),由威廉荷頓(William Holden)與珍妮花鍾斯(Jennifer Jones)飾演的男女主角,兩人在香港一艘海鮮舫廂房晚飯,用筷子敲着秀雅瓷器大湯碗,抬頭望天上月亮出來了。西洋女主角笑臉後面的紗布窗,隱隱留一個「白」字。這就是 1952 年建成的太白海鮮舫的雅緻廂房,比起七十年代的珍寶海鮮舫大堂龍椅,雕欄玉砌,氣派不同,品味不同。
太白海鮮舫五十年代已登上國際電影舞台。都說文化有價,要說好香港故事,誰又會看到「太白」文雅又大眾化的開始?電影受歡迎,原著小說也大賣,它是關於香港的世界文學;這艘船,則是香港歌堂文化歷史的其中代表。
1976 年由賭王何鴻燊創立「珍寶王國」,先建珍寶海鮮舫,1980 年買入太白海鮮舫,約 1982 年再購海角皇宮(後來出售了)。兩年多前,有四十多年歷史的珍寶海鮮舫送去維修中途,在南海西沙沉沒,只剩有七十年歷史的太白海鮮舫仍然留在香港仔。當時長春社文化古蹟中心主席黎穎詩,以及有政黨背景的 Club One(會所一號)行政總裁黃復華,都為「珍寶」遭遇難過、遺憾,希望剩下來的太白海鮮舫,能夠被保育下來。
當時我還在 Patreon 寫了「誰來拯救太白?」,想不到,白武士今天出現了,按報道:珍寶海鮮舫創辦股東後代黃戴宇和李仕傑等人,以新邦行名義收購太白海鮮舫共 15 艘船體及設施,計劃復業。黃復華對筆者說,現在經濟低迷,如果純粹以一般中式酒樓經營,要成功,難度比較高。或可考慮以特別旅遊景點,以美名配香港海鮮,免去運輸成本,在價錢上,相信仍然比深圳有競爭力。他希望太白復業成功,為香港旅遊及飲食業加添生氣。
能重生的太白海鮮舫,故事魅力其實比「珍寶」優雅。有國際級俊男美女巨星的電影取景,而原著《A Many-Splendored Thing》小說作者,正是香港大學醫學院傳奇小說家醫生韓素音。
一切故事,都是關於時間地點人物。
賦予電影《生死戀》(《Love is a Many-Splendored Thing》)生命的原著小說《A Many-Splendoured Thing》(有譯《瑰寶》),作者是中國與比利時女混血兒韓素音(原名周光瑚),小說 1952 年出版,是作者以香港為背景的自傳體小說。故事內容說,已成孤寡的中歐混血兒女醫生,與已婚英國記者戀愛,不為當時的家庭及香港傳統社會接受。故事原型,正正來自韓素音與特派記者 Ian Morrison 在香港的真實戀愛經歷。
現實與小說及電影情節相類,已婚記者 Ian Morrison 因為實地報道韓戰,與另一已婚英國記者 Christopher Buckley 同處的一輛吉普車被炸,同時身亡,這記載於 Patrick Garrett 的《Clare Hollingworth: A Century of Conflict》文稿,而 Buckley 也正是著名英國女記者 Clare Hollingworth 的要好朋友。
韓素音原名周光瑚,在英國讀醫,第一任將軍丈夫去世後,她來港在瑪麗醫院當醫生。香港大學醫學院榮休教授楊紫芝,十年前接受訪問時,說起小說一樣的殖民地大學時代,雖然無緣遇到張愛玲,但能把愛情寫得可生可死的韓素音,就是當時瑪麗醫院急症室醫生,也在醫學院教楊紫芝急症一科。
按楊紫芝記憶:「女醫生語文能力優秀,樣子不錯,聽聞身邊男朋友也多,來港時,與已故丈夫育有一名女兒,楊紫芝偶然會跟小女孩玩一下。後來韓素音再婚,她與其他同學也被邀請出席婚禮。當時,楊紫芝知道這位醫生老師很努力寫作,但卻沒有想到老師是寫下《A Many-Splendoured Thing》(《瑰寶》,後改編成電影《生死戀》)的著名作家。」(記於 品味蘋果:《楊紫芝漫遊港大70年》,蘋果日報 2013/06/02)
撇開作者不談,電影男女主角在太白海鮮舫晚飯的場景,呼應了小說及電影的主題,愛,是美好、珍貴的事情。香港五十年代,社會既貧乏又豐腴,思想既傳統又開放,至今,一脈相承,男主角寫信給女主角說:「We have not missed, you and I, we have not missed that many splendored thing.」
太白海鮮舫成《生死戀》歷史驚鴻一瞥
按韓素音接受訪問的資料,男記者在報道韓戰時,仍然不斷給她寫信,死後一段日子,他的書信,依然一封一封郵寄到香港。五十年代驚世駭俗、打破藩籬的戀愛故事,化成小說,太白海鮮舫及少量香港仔避風塘場景,在電影中成為歷史驚鴻一瞥,就像看到美麗的輝煌時代。海上餐飲石舫,也是昨天很多人沒有錯過的美好生活,可以是「太白」復業的參考特色。
海鮮舫的歌堂文化及象徵意義,與香港從漁港走到國際城巿的歷史演進,有側面關係。香港文化古蹟資源中心主席黎穎詩對筆者說,海鮮舫前身是歌堂船,是讓水上人去飲宴的酒樓,後來不但水上人,陸上人也會去歌堂船飲宴,慢慢演變為海鮮舫。
今天「太白」復業,會不會把美好往事留住,讓特色文化,不再輕輕從指尖流走?
【冼麗婷昔日文章】
金耀基糾正外間混淆通識教育:「好像通識教育產生某種壞的事情」
預警大學不要失去靈魂? 中大前校長金耀基《大學之理念》 平衡科學與人文之道
「香河」越南餐廳證45年盛衰 老闆女結業:「我曾想跟香港有個好結局」
金耀基開腔撐盧煜明為中大校長最佳人選 「希望他不要放棄科研」
盧煜明專訪(四):香港科研黃金時間 VS 年輕人去留 「我們這裏做科研好自由」
盧煜明專訪(三):談專利運作「意念很容易被人偷走」 渴求懂科學懂商業人才當 CEO
盧煜明專訪(一): 太太患認知障礙多年 生命中不能承受的 “sad”:「慢慢茁壯,又慢慢變弱」
盧煜明盛傳出任中大校長 太太七年前患認知障礙症:「我跟高錕是個對調。」
【資深人物訪問記者 冼麗婷】
在 slasher 新世代,冼麗婷是香港記者 / 作家 / 人物寫作導師 / home baker。咀嚼人要時間,寫字要時間,等天然酵母開心要時間,用百分之二百真誠,等待深刻的味道,這是她做人、造麵包的樂趣。
在 Patreon 建立專頁「WriteHouse 寫字為家 冼麗婷」一年,因為會員支持,讓她能繼續訪問、看書。讀張愛玲、馬奎斯、米蘭昆德拉寫世情;見人寫人,聲演說人,憑文學的直覺與多年新聞人的訓練和價值觀,無論時代怎變,堅持寫真實故事。
WriteHouse 不變,天下人字裏相逢。見字,如家。
訂閱 Patreon 專頁「WriteHouse 寫字為家 冼麗婷」
冼麗婷,畢業於香港樹仁大學新聞系;其後於香港大學修讀比較文學學士及碩士;著有《見字如見人》。